关于我们

合约医生 进修路坎坷

报道:梁慧颖     摄影:黄安健、陈世伟
 
根据目前的规定,医学系毕业生必须到政府医院实习两年,然后担任住院医生(Medical Officer)完成两年的强制服务。过去在还没有爆发僧多粥少的问题时,每位医生都获得政府永久雇用,意思是可以做到退休或者自己想离开为止。但是从2016年底开始,由于人数实在太多,政府改以合约方式雇用新进医生,却因此引发一连串问题和不公现象。
 
在公务员体系,不同级别会有不同的薪资和福利,即使只相差一个级别也会有甚大差距。目前政府医院的住院医生就有永久职位和合约之分,大家虽然做着同样工作,薪资福利却有明显差别。
 
合约医生的级别是UD41,跟初出茅庐的实习医生一样,但其实合约医生的工作量比实习医生重许多。更尴尬的是,实习医生尚有每个月600令吉左右的弹性津贴,合约医生却少了这项收入。虽然合约医生享有其他津贴,不过实际计算下来,合约医生的收入不比实习医生多很多,甚至有些合约医生的收入可能比实习医生还少,这要看他们在哪个部门还有地区服务而定。
 
合约医生和实习医生的比较尚且如此,跟永久职位的住院医生就差距更大了。永久职位的住院医生在公务员体系是UD44级别,单单是薪资,每年就平均比合约医生多出将近5000令吉。
(编按:最近一两批获得永久职位的住院医生依然卡在UD41级别,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课题了。)
阿迪芭:曾有些学生想要半途放弃医学系,问他们原因,他们说学医并非本意,是因为家长施压才报读医学系。她奉劝打算就读医学系的年轻人,必须了解学医过程漫长,确认真的有兴趣才来报考。
 
成爲專科醫生的兩種途徑
一般上,实习医生完成实习后,会由政府决定到底是永久雇用或是以合约雇用,合约的话通常为期两年。自从政府从2016年底开始推行合约制以后,将近五分之四的新进住院医生都是合约医生。
 
今年3月有消息传出,有1500位从2017年5月开始实习的医生,被卫生部告知他们只获得两年合约,这项合约届满之后不会延长。这项消息对这些生力军来说是很大打击,因为合约和永久职位的差别不只是薪资和福利,对那些想要深造成为专科医生的人更会有重大影响。
 
目前在马来西亚,如果要成为专科医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攻读硕士学位(临床),另一种是业内统称的平行途径(Parallel Pathway)。
 
第一种途径:4年硕士0.5~1年评估注册成专科医生
先说第一种途径。马来西亚医药协会名誉副秘书黄唯善表示,选择这种途径的人需要向本地大学申请就读4年的硕士课程,毕业后再花半年至一年时间进行评估(业内人称之为Gazettement),之后向专科医生注册局(NSR)注册成为专科医生。
 
他说,合约医生要走这个途径会极度困难,因为第一,合约医生无法享有全薪进修假期(Cuti Belajar Bergaji Penuh)注和政府给予的奖学金(Hadiah Latihan Persekutuan),所以除非自费,不然即使已经获得大学录取也无法进修。
 
然而,自费进修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要知道医学课程的学费是多么的昂贵,新进医生每年能够存到多少钱呢?专科课程每年学费起码2万5000令吉,有些大学的收费甚至更高。”
 
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本来就很吃力,更何况还要筹集那么多学费,所以很多人都败下阵来。黄唯善有大约5位朋友就是这一类自费生,这5位朋友统统考试不过关,他至今在本身部门还未见过有任何自费深造的医生能够顺利毕业。
 
第二种途径:外国专科考试本地医院受训4年
接着来说第二种途径,这种途径是报考英国为主的外国专科考试,例如常见的有内科MRCP。这个途径需要自费,以及在本地医院接受4年训练。有些人碰到的问题是,他们被分派到政府诊所服务,但诊所规模对于专科训练来说不算数,所以他们需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注:全薪进修假期仍需上班
全薪进修假期不代表进修的医生就不必工作,他们其实还是需要去上班,只不过工作会被视为训练的一部分。
 
黄唯善担心合约医生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很多年轻医生会心灰意冷,更糟的是我国可能会流失一批有潜力当专科医生的人才。
 
或流失優秀的專科人才
专科训练起码需要4年,但是合约医生的合约只有两年,这是为什么合约医生要深造成为专科医生会很困难。如果这些合约医生打算在合约届满后到私立医院工作也不容易,因为私立医院一般都会优先聘请专科医生,合约医生往往只能望门兴叹。
 
S医生是数千位合约医生的其中一人,他直言对前景感到很茫然,许多同期的伙伴也觉得心灰意冷。他感叹在冠病疫情暴发期间,大家都非常卖力工作,结果却还是落得同工不同酬的下场,这怎能不叫他们心寒?他说:“很多人已经不想待在卫生部体系,一些人甚至已经在这期间转换跑道,去从事保险和医美工作,做得还蛮不错呢。”
 
黄唯善很担心的就是上述这种情况,担心一群又一群的年轻医生因为心灰意冷而放弃医生这份职业,“要知道这群年轻医生当中有许多是很有潜力的,合约问题如果不解决,我担心因此流失一批优秀人才。”
 
需要更多专科医生
他指出,我国其实需要有更多专科医生,因为很多地区尤其是小地方的医院,往往只有一位专科医生看顾整个部门。他说:“你可以想像吗?整个部门365天就只有一位专科医生,这位专科医生若要请假怎么办?找谁代替?所以这专科医生的压力真的很大。”
 
根据马来西亚医学研究院数据,我国每1万人口平均只有3.9位专科医生,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在2018年,每1万人口平均有14.3位专科医生的比例来得低。
当然,黄唯善的意思不是指望所有合约医生都成为专科医生,毕竟也不是所有人想要当专科医生。但如果政府打算提升我国的医疗素质,他认为我国现阶段每年需要培养1500至2000位专科医生,两三年后可以稍微减少。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曾针对合约医生的困境向政府提出两个建议,第一个是建议给予住院医生10年合约,第二个则是建议提供住院医生永久职位,不过此永久职位乃绑定公积金(KWSP),理由是为了减轻公务员体系的退休金(Pension)负荷。
 
在大学方面,马大医学院在院长阿迪芭教授的领导下也在努力改善专科训练的问题,例如跟卫生部探讨如何让专科医生的两个训练途径更一致,以及探讨是否能够提前专科训练。
 
 
政府有哪些应对方案?
回到实习医生和合约医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因为医生人数超出卫生部的负荷。黄唯善强调一个概念:“所谓医生太多并不代表我国有足够的医生,因为如果要让我国所有人口都享有最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可能还是缺乏医生。现在的问题是僧多粥少,医生人数比政府所能提供的职位还要多。”
 
他比喻现在的情况就好像装满水的水桶一样,要不找一个更大的水桶来装水,不然就得停止注水。具体来说,他认为目前应该控制医学系的学生人数,还有把医学系的入学门槛提高,确保只有真正想要当医生的人才来学医。
 
这些年来政府不是毫无作为,例如卫生部长拿督斯里阿汉峇峇不久前在回答上议院的提问时,就提到政府采取的方案包括:
 
·透过高教部下令全国冻结开办新的医学课程,冻结期从原来的2011至2021年,计划延长5年至2026年。
 
·卫生部每年分6个梯次安排医学系毕业生实习,今年截至9月初为止,已有5个梯次总共四千五百多位毕业生获安排实习。
 
·未来两年会增加6所医院吸纳实习医生。
 
据黄唯善了解,毕业生久久未获实习机会的问题确实已经有所改善,他们等候实习的空窗期已从前几年的一年多缩减至目前9个月左右,甚至听闻今年有毕业生只等6个月就获卫生部安排实习。
 
现在的情况就好比疏通瘀塞的水管一样,但由于水管阻塞非一日之寒,因此肯定还需要多一些时间才能完全疏通。
 
學醫觀念要正確
另一方面,黄唯善认为社会对为什么学医应该要有正确观念,因为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是在家长施压之下才读医学系,结果读了很懊悔或是跟不上,辍学率高达10至15%。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即使成功当上医生却表现得不情不愿,间接给医院同事带来麻烦。
 
黄唯善不时会给中学生演讲,每次讲座结束前都会重复同一番话。“我会告诉他们,‘你一定要确定自己读医学系是因为有正确的理由,不是因为想要赚大钱,因为如果想要赚大钱,你倒不如去做生意。须知学医是一条非常、非常漫长的路,途中没有捷径可言。’”
 
关于医学系的入学门槛,马大对这一方面就把关得很严格。阿迪芭说,马大医学院跟剑桥合作推行生物医学入学考试(BMAT),是国内唯一举办入学试的医学院。除此之外,马大医学院还会进行入学面试,现在还计划将来要为报考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医学系出路广泛
对于有意报考医学系的年轻人,阿迪芭无论如何还是鼓励他们不要放弃理想,因为医学系的出路其实相当广泛,未必要成为专科医生,可以往其他如医疗法律、医学工程、公共卫生等领域发展,不过前提当然还是必须下很多苦功,而且是真的对医学系感兴趣。
 
她本身当医生当了超过30年,至今依然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职业。她认为:“这世界一直都需要医护人员,我们永远不会失业,只是不幸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
 
 
补充资讯:
专科训练是一条漫长的路,专科之后还有次专科(Subspecialty),次专科又是另外一个需要大约3年训练的过程。以黄唯善为例,他的专科是麻醉科,目前正在进修儿科麻醉次专科。
 
 
后记
黄唯善多年来积极关注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的课题,包括多次跟卫生部开会,向卫生部长等高官陈情。事实上他早已经“上岸”,目前是麻醉科医生,照理说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的问题都跟他无关,那为什么他还这么热心声援这些后辈?
 
他回答:“如果你曾经是这制度的一分子,你看见有不对的地方但你却袖手旁观不为你的学弟妹发声,那感觉就好像你认同了这个制度,长远来说你会自食其果。我现在积极为他们争取的这群人,会是将来当我生病时医治我的一群人。如果他们是不称职、不乐意工作的医生,或者因为现在没有得到机会而导致将来人手不足,到时我要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确实,如果我们不是医生的话,这篇报道看起来就好像跟我们无关,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将来需要把健康交托给这群医生,所以他们的遭遇真的跟我们毫无关系吗?
 
诚如黄唯善所说:“现在cincai的话,你将来遇到的就会是cincai的医生。”所以,大家最好还是祈求医生们得到他们应得的待遇吧。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