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砥砺前行,破茧成蝶 ——两位乐手跌撞起伏的音乐之路

在众多科系当中,音乐系一直处于热门科系的大门之外。在颠簸的追梦路上,音乐人是如何熬出一片蓝天的?且听大马著名的钢琴手张美玲与阮乐手王美颐,述说自己学习乐器的心路历程,听听旋律背后动人的故事。

张美玲/钢琴手

来自吉隆坡的张美玲今年39岁,2013年的时候在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完成硕士学位,主攻钢琴汇演。重视音乐教育的张美玲曾在多所院校执教,目前在母校博特拉大学修读博士学位,主攻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培养。

张美玲自小就因姐姐学琴的关系而接触钢琴,并在中五的时候考获钢琴第八级证书。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在因缘巧合之下,原是理科生的张美玲有幸进入博特拉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从事钢琴教学工作,从此走在音乐的道路上。

决意到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留学之时,张美玲已年届30,有一定的家庭负担。为了支付留学经费及双亲的生活费,张美玲不惜卖掉汽车与钢琴。张美玲本身是奖学金获得者,加上高昂的生活费,让她面对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也是在这段期间,张美玲经历了自己的转折期,破茧成蝶。
 
预制钢琴(Prepared Piano)有别于一般的钢琴演奏方式,在演奏之前,演奏者会在琴弦上嵌上钱币来“改装”钢琴。演奏者除了弹奏黑白琴键,还会站立拨弄琴弦,发出各种非一般的钢琴音色。
 
重视与观众的沟通,让音乐打动人心
留学期间,张美玲从多位音乐大师的身上收获了“沟通”。她表示,除了技巧以外,演奏者必须注重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打动观众的心灵,才能让音乐变得更有魅力。
 
走出大马,留学西方国家,张美玲看到两地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本地学生不善于提问与思考,教师在引导和答疑方面也做得不足。留学的经历也影响了张美玲的教学风格,她主张中西教育结合,一方面会以严肃的态度教学,另一方面会鼓励学生提问与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聆听、主动思考,在课上与课下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
 
张美玲的琴弦上有跳动的小木球,弹奏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把音乐带入社区
回国后的张美玲在世纪教育集团教导的其中一门课──Music in the Community(社区音乐),有机会到特殊儿童的中心为孩子带来音乐活动,这让她理解到,音乐,不仅仅限于室内,钢琴,不仅仅限于一对一的教学,即便是没有能力的人,也应该有权享受​​音乐,获得音乐教育。
 
在一次活动中,特殊儿童偶然展现的一抹笑容,融化了张美玲的心,让她决意回到母校博特拉大学,开始自己的博士学位课程,主攻特殊儿童教育培养,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特殊儿童带来一份关怀与帮助,把音乐带到社会。
 
从断断续续的求学路程及工作生涯当中,可以看出张美玲一直是个热爱学习、努力拓展自我的人。回首过去,让她克服困难、坚持走在音乐路上的,是一股对音乐的喜爱及坚持。她表示,纵使面对薪资不稳定的挑战,音乐人仍然在努力,靠的是最初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2010,张美玲在吉隆坡的No Black Tie 音乐酒吧演奏了著名音乐家Frederic Chopin 和 Robert Schumann的作品。 (图:受访者提供)
 
王美颐/阮乐手
35岁的王美颐来自柔佛,2006年毕业于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主修阮,副修柳琴。曾担任吉隆坡中华独中音乐教师及华乐团副教练、马来西亚专艺民族乐团弹拨组声部长兼中阮首席等职位,常年在外参与多项音乐活动,现为尊孔独中华乐团教练。
 
阮,又名阮咸、阮琴,中国的拨弦乐器。古代,此种乐器被称为秦琵琶,后因曲项琵琶传入,占用了“琵琶”这一名称,才以擅长演奏这种乐器的阮咸为名。现代阮音色中正浑厚,依其形制不同而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甚至拉阮的出现,广泛使用于独奏及合奏。阮以其出色的音响融合性和便于演奏和声的长处,在国乐团弹拨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学姐的游说之下,13岁的王美颐在不了解华乐与中阮的情况下就加入了校内华乐团。王美颐直言,起初对中阮的兴趣不大,随着对中阮的了解和与好友的感情越来越深,越发喜欢中阮,从此与中阮结下不解之缘。
 
由于师资有限,王美颐主要以学长姐的教导及自学的方式来学习中阮,所接触的讯息非常有限,直至在北马看过的中阮表演,以及学长给她介绍的一曲《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她才惊觉原来中阮可以这样玩,决意要往音乐的方向走去。
 
陪伴王美颐逾10年的中阮乐器。
 
获亲友鼎力资助,展开留学生涯
由于当时大马并没有开放华乐这门科系,有意修读华乐的学生只有两个选择:一为中国,二为台湾。其时,留学中国的学长给了她不少讯息,最终王美颐选择留学中国。
 
王美颐当时的家庭经济并不理想,所幸获得校内一位董事的支持,为她筹获了第一笔到中国进修的款项。王美颐表示,包括考上大学以后,自己曾面对不少的财务问题,所幸这一路以来,获得峇株巴辖的乡亲父老及亲戚朋友的鼎力资助,让她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积极练琴,克服恐惧
除了财务问题,王美颐也面对很大的学习压力。由于从未接受过专业的指导,她形容去到中国大学的自己是从零开始,起跑点要比中国学生来得低。
 
“中国学生比我们强,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事实。拥有比较之心是难免的,但当我们知道如何都比不过中国学生而感到万分挫折的时候,我们只能放低自己的身段,努力学习,让自己学成归来。”
 
学习期间,王美颐最大的困难莫过于练琴。为了克服恐惧,她每天都会利用5小时的时间反复练习同一首曲子,并持续半年,誓把曲子练得滚瓜烂熟,往往半年下来,只学会3首曲子。
 
“尽管我一直不停地练,却始终没有办法很好地在所有音乐大师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尽管反复练习,却依然会因为紧张而失误,不免会有一种白练了的感觉,会有种'自己永远不能'的感觉。”
 
学习上的负面情绪需要时间去适应,只要不放弃,就能破茧成蝶。回首过去的留学生涯,王美颐发现自己在过程中有很大的进步,并且真正认识了中阮这件乐器。
 
自2007年回国后,王美颐走上了音乐教学之路,同时参与音乐演出、筹办及策划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会、担任音乐总监等。
 
学习中阮二十余年,中阮早已成为王美颐生活的一部分。她表示,中阮虽占了华乐团里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但知名度却不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乐器。其实,阮的历史悠久,是一个融合性很强的乐器,合奏时虽不是很突出,但在独奏时,却会散发出独特的“雅”的韵味。
 
在音乐路上,每一次的合作与跨界演出,对王美颐来说都是新的学习。 (图:受访者提供)
 
/给有志于学习乐器者的建议/
“如果你决意要学习乐器,那就找个对的老师,直接学习对的方法,少走歪路,起跑点也会比别人高。”
 
当钢琴遇见中阮:
张美玲与王美颐结缘于大马音桥当代音乐节。为了新的尝试与突破,热爱音乐的两位乐手,决意联手呈现一场跨越东西方古典乐器的音乐会,《美丽任务#1》音乐会,以呈现另类的钢琴演奏法及突破自我的音乐表达。除了演奏多种曲风的音乐,届时还会有多首大马作曲家所编的曲子。
 
当钢琴遇见中阮,当东西方乐器同时弹奏着大马人熟悉的马来民谣,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美丽任务#1》音乐会将于10月6日(晚上8点)和10月7日(下午3点)在The Play Haus声活小戏场举行。有兴趣观赏者可拨011-1682 9929订票。询问电话:016-906 4112。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