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教育戏剧不是教孩子演戏 它是人的教育

“2018年〈教育戏剧〉师资研习课程”上,许昂老师分享教育戏剧的示范教学。

报导:本刊特约 陈燕棣

摄影:本报 林毅钲

活动照片由2018〈教育戏剧〉师资研习课程工作工委会提供

 

在大众仍以为戏剧就是舞台演出、只有专业的演员才能演戏的年代,李婴宁引介了她在国外的震撼与惊奇,还有开荒者宽阔的视野,把教育戏剧引入彼时仅有戏剧教育的中国。如今教育戏剧在中国已有普遍认知,虽未至遍地开花,但许多观念开放的新生代家长也意识到教育戏剧对孩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除了小孩,教育戏剧也适用于每一个人,学习如何去学习,终身都在学习,就是教育戏剧以人为本,实践“人的教育”的核心价值。

“教育戏剧不是教孩子演戏,它是人的教育”,受邀来马参与“2018年〈教育戏剧〉师资研习课程”的李婴宁,特别点出教育戏剧常被大众误解的核心观念。
一头银发白皙肤色,说话和煦温润的李婴宁,带着一手培训出来的子弟兵许昂老师,以条理清晰的分析,不徐不疾娓娓道来教育戏剧的理念与实践过程的筚路蓝缕,说至苦处,也有点微微焦灼,但她坦承,年纪至此,努力至此,有些事情就留待下一代去完成。中国教育戏剧的起步有她,后继有许昂这批新的老师。这或是中国小孩的童年归还,她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把只有少数人能接触的戏剧还给更多小孩。

把戏剧还给每一个孩子
李婴宁出身戏剧,一直到退休前,其实也仍未开启教育戏剧的观念。她提前退休到国外进修,遇见巴西剧场运动家、提倡被压迫者剧场的奥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才有了震撼教育。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人的思想特别活跃,过去禁止西方进来的东西都进来了,我们发现,戏剧它不是只有中国引进的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那时候德国的布莱希特我们也主张用,所以我们叫斯坦尼是写实的、现实主义的;布莱希特是写意的,比较浪漫的。这时候思想比较活跃,但全都局限在舞台剧,舞台剧之外一点都知道。这时候我退休了,要到国外学习。在澳洲,我看到了民众戏剧的发起人波瓦,他在全世界很有名,但我们中国却不知道他。看到国际上的戏剧发展成这样,比较吃惊,我原来是编剧,做了30年,对象都是年轻人,进入90年代以后,戏剧商业化了,剧团得自负盈亏,所以要迎合观众,观众这个时候就不肯思考。另外你不能批判社会,批判社会有的时候当局就会很敏感,就会要你改,所以戏剧越来越没意思。”

她笑说彼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跟不上市场,但对戏剧仍有火热之心,“所以我觉得做戏的方式很适合用在教育方面。”
她发现许多小孩根本没机会接触戏剧,“孩子的童年很短,学校没有这个教育,因为没有这样的老师,只有条件好的小富孩才能参加校园戏剧,大多数孩子是没机会接触戏剧的。 ”
一如民众剧场提倡的,戏剧是每一个人的权力,每个人都有权力进入戏剧。 “古希腊以后就把观演关系分离了,只有专业的演员可以上台,大多数人只能看,没有权力参与。波瓦认为戏剧是每个人的权力,应该还给每个人,他打破了舞台界线,观演合一。教育戏剧也是提倡这个观念,也受波瓦的影响。我的想法是,要把每一个进入戏剧的权力还给每一个孩子。”
她于是动念把教育戏剧引进中国,从90年代开始,一做数十年,因为看到了社会的需求:“中国实在太大了,有那么多孩子,很多孩子都无法进入戏剧,有了这个方法,孩子们就可以进入戏剧。”

教育戏剧不是演戏
一般人大多听过戏剧教育,一如音乐教育、儿童教育,但教育戏剧,则相对陌生,但其实戏剧无所不在。
“只要有戏剧,就有戏剧教育,无论什么样的戏,都会潜移默化的给你一个教育。最直白的说,如果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容,那它就是个积极向上的教育。任何有意义的内容,就一定有教育作用在里头。”

她表示,西方在20世纪初就走出单纯的舞台剧教学,把戏剧的元素运用在教育中。
“教育戏剧是一个跨学科结合的新学科,结合戏剧学和教育学,也是戏剧教育的一个新的方法。严格来说,它也是戏剧教育,但方法不一样。教育戏剧这个名词不是汉语的教育戏剧,英文是drama in education,是戏剧在教育中。”

教育戏剧刚传到中港台之际,名称很混乱,“有些直接叫戏剧在教育,有些干脆用die,没有汉语名词。2005年到2007年,中港台在交流后终于统一了名称,就叫教育戏剧。”
她进一步解释,教育戏剧也包括教育剧场(theatre in education),也是剧场在教育中。中国的教育戏剧引介英美的方法,再做本土化改造,有了适合中国国土的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不是演戏,它创造一个戏剧空间,教师带领孩子进入这个戏剧空间去真实体验。教育戏剧要求的不是灌输型的,而是体验式、参与式和互动式的教学,而且要让孩子学会思辨、提问。教育戏剧注重的是过程,所以西方也叫过程戏剧,或是戏剧教学法。教育戏剧不注重最后完整戏剧的呈现,不重演出的结果,所以它跟传统的戏剧方式完全不同。 ”

教育戏剧改变了两个观念,一是教育观,一是戏剧观,“过去我们认为戏剧就是在舞台上演戏,不认为舞台以外的存在戏剧。实际上在20世纪随着实验戏剧的发展,它已经冲破了舞台,特别是民众戏剧、教育戏剧的发展,就是把戏剧应用在生活里。”

她提倡“大戏剧观念”,因为戏剧涵盖的层面很广,许多应用戏剧也包含在内,比如戏剧治疗,“说它是个应用性的东西,那它还是不是艺术呢?当然是,因为它一步都没离开过戏剧,所有的元素都是戏剧元素。”

教育戏剧颠覆过往戏剧的传统观念,跟过去许多打破传统观念的新剧种一样,具备实验精神,“戏剧在舞台上有很多改造,不一定要脉络清楚,人物情节完整,像实验戏剧就是,这些当时就是反戏剧。任何艺术家都不会满足于前人的创造,他一定要突破,突破需要一个革命性的颠覆,新的东西才可能发展。我认为教育戏剧也是实验戏剧的一个旁支发展。”

教育戏剧是人的教育,也是终身学习
教育戏剧刚在中国起步之初,因为观念新颖,反弹和阻力不少。李婴宁回忆走过的路,筚路蓝缕,她原先想在师范学院实践教育戏剧的理念,被拒后转往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院比较好接受,原来它就是戏剧教育,然后我们再把方法再转一下,再创造教材。”

一路自力更生,开荒者总算做出成绩,虽则未来依然得长途跋涉,“虽然我们现在普及到很多地方了,每个省市基本上都知道了,但不是每个学校都做得好。在多年的努力下,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把戏剧两个字加入教育大纲,这是原来没有的,原来的教育就只有音乐美术。可是加了戏剧两个字却没有具体的措施,也没有指示。官员对这个也不懂,他需要的是戏剧专家的意见,所以我们保留了北京的机构,作为一个样板。”

九年前追随李婴宁学习教育戏剧的许昂也坦承,“这一路走来不是那么顺畅,因为它完全挑战了过去认知的传统教学方式,对老师来说过于开放。”
教育戏剧重聆听,强调共同参与,“是一种开放式的、倾听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倾听孩子,跟他们讨论,再共同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过程都是戏剧专业的引导者,用孩子的想像力,创造一个虚拟的境遇。虽然是虚拟的,但孩子在过程中的感受都是真实,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办法、想要创造新的方案,都是真实的。”

在许昂看来,最大的困难,来自老师自身观念的改变,“他们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教育观,他们首先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比如说,更有想像力,跟孩子一起改变师生的关系等。”
她接触教育戏剧之初,就梦想成为这样的老师,“因为它是一个共同学习者的身份。很多孩子都变得很自信,因为他不会觉得老师是老师,而是一个和他共同探索问题的人,是共建者,共创者。”

和小孩站在同等的位置观看问题,小孩也变得不一样,隐藏的天分逐渐显现,“孩子就会开始对这个环境觉得很安全,慢慢的再去探讨一些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不说话的孩子,慢慢的开始表达了。一些很平凡,不那么起眼的孩子,在教育戏剧里展现的一面,是非常难以想像的。”
她也观察到,平日优秀能言善道的小孩,反倒在戏剧课里中躲躲闪闪,“这是我们看到的孩子的另一面,因为可能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方面,他不是那么有想法,他只是在做符合大众评分标准的东西。”

她强调,“教育戏剧是全人的教育,这是老师必须改变的观念。”
改变小孩,自然也得改变家长的观念,“家长可能会纠结于这个课程没有带给孩子很显性的结果导向,家长会觉得不安全,因为他没办法跟别人说我的孩子学了什么,或者说,孩子学的是什么,他也没办法解释清楚。”

她教学多年,看到新生代家长的认可,倍觉欣慰,“孩子每时每刻,是否能有同理心的去观看别人,是否能更理解自己,这些都无比重要。”这些过去被家长忽略的成长,逐渐为8、90后的家长所关注接受。

“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分数、钢琴和数学的考绩,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生活中很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用成绩来衡量和丈量的。”
她说,“我们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学会学习,教育戏剧恰好是在教孩子如何学会学习。”
教育戏剧是人的教育,“就如婴宁老师说的,它是0到80岁都需要的一种教育,是终身学习。婴宁老师本身就是一个范本,70多岁还跨海来教学。”

改变孩子的境遇,创造未来
从中国远来分享教育戏剧的观念,李婴宁希望教育戏剧也能在这片土地开出繁花盛景。她坦承,光靠讲座和两天的工作坊,确实无法提供深远的影响,但示范教学和观念启迪,作为教育戏剧的起步,也无比重要,希望此刻的播种能有未来的收成。

除了完整的四年学习,教育戏剧的课程也针对在职教师推出暑期培训,“上海戏剧学院的课程是四年,有理论、方法、表演、导演的方法都要会。教育戏剧的导师是个全才,编导演都会做,要非常熟悉戏剧学和教育学,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师。而我们在暑期学校推广的,主要是针对在职教师,在职教师在学科上的知识都具备了,他需要补充的是戏剧学的部份。”
许昂补充,“它更多是意识的培训,我们希望老师有一个扭转,从幼儿老师变成一个引导者,这也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有了这个意识之后,他慢慢的就会知道,教育戏剧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

李婴宁进一步解释,“原来的教育方式,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是我知道,我教授给你;教育戏剧的方法是,学生是主体,学生要参与才能成就这门课,光是被动的听,成就不了这门课。老师在这里是引导者,非常重要,要掌握全场。”

要达到教育戏剧的目的,老师的技巧非常重要,“这个课程一开始你没办法全部理解,给你一年的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去实践。初级课程时我们对老师没有要求太多,你可以拷贝我们的方法,但来到中级课程,你要能设计自己的课程,你要有一个统领整个的概念,引导孩子,挖掘问题,发掘孩子更多的潜能。高级课程就是一些剧场的方式,因为指性的时候不是让孩子去玩玩而已,你要能偶指导孩子在戏剧里学习,这里头有很多戏剧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

中国土地面积大人口数量多,普及与推广工作实为艰巨,比起栽培教育新手,教育戏剧也更倾向培训在职教师,“因为他们可以在教学里马上去实践。如果学校的老师可以做这件事,就不需要到外面另请老师。所以这还是比较艰巨的事。”

许昂强调,国家的未来在孩子,改变小孩等于改变未来,“婴宁老师刚才不断强调戏剧的发展需要创造,我觉得这个观念特别适合这个时代,孩子们需要创造,因为孩子就是未来。我们花很大的力气在推动教育戏剧,如果老师愿意传递这个给孩子,老师改变的,就是这些孩子的教育状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来马来西亚的目的,我们希望这里的孩子可以改变自身的境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李婴宁补充:“教育戏剧特别提倡的,是怎样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个人才,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
此趟马来西亚之行,许昂也特别呼吁更多的学校投入教育戏剧,“不管是园长或校长,如果他们愿意接受并发展教育戏剧的话,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支持。教育戏剧的老师带着孩子一起成长,他们可能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境遇,改造未来。”

李婴宁 简介
中国资深教育戏剧教授,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曾任剧团高级编剧。创作二十余部话剧(已结集出版《李婴宁自选集》)、广播剧、电视剧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地区奖项。同时兼职于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剧本写作、戏剧理论、教育戏剧和对外汉语课程。 1994年开始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足迹遍及欧、美、亚数十个国家,曾赴澳大利亚讲学、出席国际戏剧会议;到英国、美国学习教育戏剧、交流访问;出席挪威、菲律宾、埃及、印国际戏剧会议;组织策划亚洲妇女戏剧论坛;策划英国、澳大利亚、挪威戏剧专家讲学;参与组织上海、台北、三年互动;出席第五届国际教育戏剧联盟会议等。 2005年开始相继组建静安戏剧工作坊、陶冶教育剧场、抓马宝贝教育剧场、闵行戏剧人协会等社会戏剧组织。剧作曾获中国国内不少奖项肯定。

许昂 简介
coco老师,资深教育戏剧培训师。拥有抓马教育中心8年教学实践经验,同时担任4至8岁教育戏剧导师。中国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学学士、爱尔兰圣三一学院认证的教育戏剧培训师,也是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资深教育戏剧专家chris cooper & konstantions amoiropoulos培训并考核通过的师资。 2013年至今,持续参与中国儿童中心学前班老师教育戏剧学科的教学研讨和培训工作,并带领老师们实践并发展三个抓马创造力课程项目,也曾与抓马核心团队赴匈牙利、英国等地展开交叉培训和教育戏剧工作坊。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