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关于校服这件事

吉隆坡尊孔独中校服。 (本报资料室照片)

不管喜欢或不喜欢,那个一层不变的校服,终将伴随每个人走过青葱的学生岁月。校服上湿了又干的除了有我们的汗水之外,也可能有我们的泪水,还有因为闯祸而留下的污迹。
马来西亚学生的共同记忆,恐怕不是教科书教我们的那些事。对许多人来说,学生时代穿在身上的那件校服,才是大家又爱又恨的共同记忆。

为什么要穿校服?

目前我们常见的中小学校服,其实已经不只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例如那一套白衬衫加蓝色无袖连身裙(Pinafore)的女生校服,约莫从1970年代初期就开始沿用至今,屈指一算差不多已接近半个世纪。

在更早以前,很多学校其实没有很严格的服装仪容规定。只要是端庄整齐,女生穿无袖衬衫也没问题,甚至有的人还烫发呢。

全国公立学校的校服款式统一之后,大家开始对裙子长短、有没有塞衣角的这类问题锱铢必较。校服的款式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改变,只有一些细节上的细微变化。校服制造商博士品牌负责人叶又丹举例,“譬如男生的裤腰变得比较低,这是为了让他们穿起来更加舒服。”

关于校服的剪裁,有些细节可能是一般人没有察觉的。例如女中学生的那件无袖连身裙,按照官方的规定,叶又丹说裙腰以下的部分应该是用4幅裙片拼接而成。

在她眼里,公立学校的学生制服其实是很聪明的设计,一来大方得体,二来迎合我国气候,品质好的话穿起来不会觉得闷热。
“校服不能说改就改,因为一旦修改设计,许许多多的人就需要更换校服。”

幸好的是,校服没有褪流行的问题,不需要为了追随潮流而动不动修改设计。加上我国不是四季国家,我们没有换季的烦恼,校服一年到头可以穿了又穿。

从前本地学校的制服看来看去都一个样,但近年一些独中换了校服,加上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林立,我们开始看到越来越多不一样的校服。

霹雳曼绒南华独中在2011年推出新校服,当时候获得不少好评。新校服一改传统的白色,采用更显活力的浅绿色,而且女生校裙是苏格兰式的格子百褶裙,让人眼前一亮。

换校服乃学校众人之事,据当时南华独中校长陈丽冰表示,在设计新校服的过程中,董事部负责提出建议和初版设计,过后发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再综合各方意见才拍板敲定新校服的款式。

现任校长谢符财说,在推出新校服之前,常有学生即使不是故意,却因为动作太大而衣角外露,被指责衣着不整。后来新校服就克服了这个问题,学生不用塞衣角也一样看起来整齐得体。加上新校服多了领带(男生)和领结(女生),这为学生增添了几分英气和朝气。

校服其实和校徽一样,都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种表现。新校服让南华独中辨识度瞬间提高,学生穿上校服如果觉得自豪,那其实就是无形中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目前国内即便是校风相对开放自由的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也都规定学生要穿校服。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可能以为国际学校的制服必定是英气挺拔的英伦风或贵族风,其实不然。一些国际学校的正式校服其实只是简单的Polo T恤配上裤子或裙子,予人清爽俐落的感觉,打破我们以为校服就必须是衬衫,最好还配上领结的既定想像。

穿校服对我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得我们鲜少去质疑为什么要穿校服,或是校服为什么要那样设计。

在我们观念里,学校对校服和仪容的规范,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不过近年来,校服解禁的议题在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争论不休,学生因不满校方管制太严厉而发起抗议运动的新闻也已经不是新鲜事。

我们较熟悉的台湾,其教育部于2016年宣布松绑服仪管制,学校不得将学生服装仪容规定作为处罚依据。消息宣布以后,有人欢呼也有人担心,引起正反论战。

关于校服的意义,大家争论的着力点通常离不开以下几点:

1. 只要穿一样的衣服,大家就会平等?
如果穿便服上学,贫富差距就会显而易见,容易让弱势学生感到自卑。当所有学生穿一样的制服、剪一样的发型、像同一个模子印出来时,就能减低因穿着差异而可能发生的冲突。
然而不同意的人会说,校服虽然可以模糊掉穿着的差异,但是学生使用的文具、书包、电子产品等外显东西,依然会显示出阶级差异,爱比较的学生还是一样会比较,穿一样的校服不见得就能让每个人打从心里相信众生平等。

2. 穿一样的衣服,大家就不必浪费时间和心思在装扮上?
爱美是人的天性,很多人担心如果穿便服上学,同侪之间就会比拼穿着品味,甚至比较行头价码。这样下去,学生可能会加入“外貌协会”,天天想着如何扮美而无心上学。很多家长尤其认同,如果有校服,孩子就不用烦恼明天穿什么衣服、后天又要穿什么衣服,一件校服就能抵好几件便服,省事又方便。

也有一些人担心,校方如果允许学生穿便服上学,学生可能会穿伤风败俗的衣服去学校。但不同意的人这时会说,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校风更自由的大专学府岂不是应该更担心?

3. 穿校服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对学校的认同感?
即使背景不同、肤色不同,但是当大家穿上一样的衣服,所有差异就隐藏在制服之下,有利于营造“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团队精神。

还有一种理由是认为校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分认同,让他们体认“这就是学生该有的样子”,继而培养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可是不同意的人要问,难道团队精神要靠外表去彰显?归属感和认同感只能靠校服去培养?现代教育提倡创新和高思维,可是为什么没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就要学生认同这个、认同哪个?

4. 我的身体我做主?
英国连续两年都发生类似的新闻——有男学生因为天气太热而想穿短裤上学,却遭到校方阻止。为表示抗议,男学生穿裙子上学,其他男同学看了也加入抗议行列。

什么样的衣服穿起来最舒服,穿的人最清楚,所以有人主张穿着的选择权应该交回给穿的人。然而,反对的人会认为如果学生想穿什么就穿什么,那成何体统?

还有一种想法认为,校服会强化“女生就应该穿裙子”的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很多女生其实在裙底下都会穿上短裤,目的是避免走光。如果可以选择,相信很多女学生宁愿穿裤子上学;如果可以选择,相信很多女生尤其不要那件在月事来潮时,会让自己甚是困扰的白色校裙。

如果按照民主开放的理念,要不要穿校服应该交由穿的人来决定。问题是,很多家长认为中小学的孩子并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来决定上学的合宜穿着,所以才需要有制服。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