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运动迷为兴趣升学

大学期间,姚文忠经常在体育赛事中担任志愿者,并积极参与交流生计划,让他积累丰富经验,结识各地的朋友。

报道:蒙慧贤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喜欢运动,除了当运动员或体育老师,就没别的出路了吗?”
 
许多体育大国如美国、英国、中国等,不仅培育许多优秀的运动员,高等学府也非常重视体育的学术研究,拥有许多细分学科,除了体育老师或教练,也培养出在体育管理、体育营销、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动科学系学生到访大学附近的健身中心,以了解健身行业和健身设备等等。
 
本地其实有不少高等学府提供体育相关的科系,惟大众并不熟悉,也不晓得毕业后能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教育导航为此专访马大体育中心几位师生,一起来了解跟体育有关的科系——体育管理及运动科学。
 
体育运动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体育运动越趋专业化发展的今日,运动领域也涉及许多深奥的科学知识,而“运动科学”这门课程也日渐受到重视。
 
小至每个人的日常运动和休闲活动,大至运动员之间的体育竞赛,可以说,运动科学不仅能帮助奥运选手争取最高荣誉,也能帮助民众更有效地从运动训练中获得健康体魄。
 
1995年,马来亚大学体育与运动中心开设体育管理和运动科学两个科系,是本地最早开设运动科学学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标示着本地体育运动进入新时代,重视体育应以专业、科学、系统的方式来管理和提升。二十多年以来,有不少热爱运动的学生和国家运动员都曾修读这两门科系,大马前国家羽球队女双温可微、壁球公主妮柯尔大卫等国家体育好手,都是该校运动科学系的毕业生。
 
叶姳妟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VO2max测试。
 
01運動科學(Sports Science)
【什么是运动科学?】
马来亚大学体育与运动中心副教授林文辉表示,运动科学是一门利用科学知识与技术分析和提升人类运动表现的学科,涵盖物理和生理学领域,同时也注重运动营养的研究,以培育更多优秀的体育运动科学专业人才,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类生活质素。
 
运动科学为人们的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竞赛服务,例如如何强化肌肉力量、如何防止运动受伤、饮食策略如何提升运动表现、如何紧急救伤、运动员如何能跑得更快或跳得更高,比赛时要如何调整心理状态等等,都属于运动科学的研究范围。
 
学习内容:
解剖学和生理学(Anatomy and Physiology)、运动生物力学(Sport Biomechanics)、运动生理学(Exercise Physiology)、运动营养与代谢(Sport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教练科学(Science of Coaching)、重量训练(Weight Training)、运动损伤与复健(Sports Injury and Rehabilitation)、运动测量和数据采集(Measurement and Data Acquisition in Sport)等。(由于运动科学涵盖许多与科学相关的课程,许多院校一般不鼓励没有理科背景的学生修读。)
 
职业发展/就业机会:
毕业生可到国家体育研究院(ISN)或各州体育理事会(Majlis Sukan Negeri)机构任职,也可投入私人业界,例如在健身中心、康复治疗诊所、运动器材和健身产品公司等地方工作。
 
林文辉(右三)带领学生到大学里的花园户外活动,活络身心,师生感情融洽。
 
葉姳妟:主要是讀科學
来自吉隆坡的叶姳妟(22岁)自小热爱篮球和田径,中学时期曾代表吉隆坡和雪州,积极参加多项篮球赛事,如今是马大运动科学系的在籍学生。
 
“虽然说我对运动很感兴趣,但是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没想过真的会修读体育有关的科目。就在念大学预科班的时候,想说希望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跟运动有关的,就决定把运动科学系列为第一选择。”
她坦言:“当时对运动科学的认识并不多,只知道这是学习跟运动有关的科学知识。因为网上资料不多,也没有认识的学长学姐在读这个科系,即便去教育展咨询,很多人都会建议到国外深造,因为国外的体育科系会分得更专、更细。”
 
运动科学在本地众多科系里面属于冷门科目,缺乏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叶姳妟以个人经验分享:“说到运动科学,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读运动,例如怎么样打排球等等,但其实它主要是读科学,就好像普通的物理、生物,不同的是它会更专注于运动的范畴。 ”
 
在其中一堂课,所有学生来到大学的湖中央学习皮划艇(Kayaking),同时学习如何在翻船后自救及救人,是叶姳妟在大学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运动科学系的课业和考试同样繁重,在此叶姳妟也给我们分享,在修读运动科学过程中普遍会面对的几个挑战:
第一,科学基础和课业压力。运动科学系设立的课程,科学成分比重较高,对于科学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初接触时或许会比较吃力,需要更努力去克服。
 
第二,接触和了解各项体育运动。虽说运动科学系的学生大多是热爱运动体验的,却未必对每项运动都了解和有所涉猎。然而在运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认识自己已熟悉的运动,还得接触和了解其他的体育运动。例如运动表现分析和运动生理学等,这都不是专攻某项运动,因此学生需要对各项运动都有所认识和了解,这不单是课业上的需求,对未来工作也很有帮助。
 
第三,个人体能。修读运动科学毕竟是研究跟运动有关的学科,虽然课程没要求要有很高的运动技能或比赛经验,但在上课时,学生仍需要知道如何操作体育器材、透过运动来进行实验分析等,需要有一定的体力。
 
理论60%实践40%
在体育科学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各占60%和40%左右,依据每个课程的性质为准,例如解剖学会有较多的理论知识,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则会有较多的实践。
 
叶姳妟指出,运动科学系的学生经常要在实验室学习,不过这跟中学看见的实验室很不一样。
 
“中学时的实验室都会有很多的标本,细胞小动物之类,但我们的实验对象一定是人,所以我们的实验室会分为营养实验室、心理动作实验室(Psycomotor Lab),生物力学实验室(Biomechanics Lab) 等跟运动有关的。
 
实验室里有不同器材,例如在生物力学实验室里有跑步机,营养学实验室会有个小厨房。打个比喻,我们会在实验室里,测试不同的饮食策略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测试某训练对特定表现的有效率等。同学在课堂上做实验报告时,也会轮流当受试者,这是很有趣的地方。”
 
叶姳妟:运动科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趣。
 
運動科學教會我的事
此外,运动科学系的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课程所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上。
 
“例如运动营养学,读了以后我才真正了解,蛋白质对运动员的重要,跑马拉松的人应该如何充分利用饮食策略等等。再举例,体育心理学,要如何让心理和身体放松,如何利用意象方式来帮助提升运动表现,不一定在运动比赛中,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运用得到。”
 
她补充说道:“有的人运动只是运动,但假设你要增肌减脂或提升速度,究竟需要多少的运动量,要如何加强体能,训练背后其实都有根据。”包括自己和家人在行管期间居家做运动,她都会在运动和饮食上给予意见。
 
曾是篮球选手的她笑说:“看回以前在练习和比赛中的自己,就发现原来有些细节以前都没注意。只觉得这是运动,很少会把运动联系到科学上的运用,现在会对运动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视野也更宽广,会看到更多发展和可能。”
 
她指出,运动科学在许多运动强国非常普遍,在一些很注重体育的国家,即便不是专业运动员,普通人都具备运动科学的基础知识,反观本地人鲜少会连接科学运动的知识来锻炼体能,往往是依据过往的经验去判断。
 
希望本地也能尽快跟上外国的步伐,更好地去利用科学和科技辅助,提高运动员或个人的运动表现,普及人民的运动科学知识,让运动科学像其他科学一样,走进大家的生活中。
 
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学习Plank的正确姿势和好处。
 
02.體育管理(Sport Management)
【什么是体育管理?】
马大体育管理课程主任刁荣华指出,体育管理(Sport Management)指的是体育领域中有关商业方面的管理工作,涵盖商业、体育和休闲领域。
 
透过体育管理的课程学习,学生将学习如何营运一个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机构、如何统筹规划和举办体育赛事、如何注册体育有关准证、做好体育市场营销、设施管理、体育传播等等,以成为先进体育管理理念和实践的精英人才,以便能够更专业、更系统、更科学地管理和提升体育领域。
 
他表示,体育管理更倾向于教导学生管理和行政技能,并非给予运动技巧的训练。在该校,修读体育管理系可接受文科和理科背景的学生,且没有规定申请者需要有很好的体能或丰富的参赛经验,不过,这些“额外分数”(Bonus)将会提高录取机会。
 
在本地,除了马来亚大学,玛拉工艺大学(UiTM)、玛拉理工学院(KPTM) 、吉隆坡建设大学(IUKL)亦有提供体育管理的相关学士和文凭课程。
 
学习内容:
体育社会学(Sport Sociology)、体育人力资源管理(Spor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体育金融管理(Sport Finance Management)、体育商业和创业(Sport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体育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in Sport)、体育社会参与(Sport Social Engagement)、体育设施和设备管理(Sport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体育法律(Sport Law)、健身管理(Fitness Management)、体育和休闲管理(Sport and Recreational Management )等等。
 
职业发展/就业机会:
体育管理属于文商结合的体育科系,学生除了具备商业管理知识,同时也拥有一定的体育经验和人脉。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家体育委员会、青年体育部、健身俱乐部、活动管理公司等机构担任行政人员,也可到大学的体育部门任职,成为体育媒体、体育顾问、体育市场营销人员,或自行创业,开设羽毛球学校、游泳学校等。由于体育管理提供许多的管理知识技能,即便毕业生未来离开体育领域,也可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
姚文忠(左二)和同学在朱拉隆功大学实习时,一同在当地举办羽球赛,让他们收获良多。
 
姚文忠:國手當同學感覺奇妙
来自吉兰丹的姚文忠(27岁)自小就是一名足球员。在家乡念完中六之后,就进入马大修读体育管理学士课程,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泰国一家运动品牌公司工作数年,直到去年3月离职,回乡帮忙经营家族生意。
 
问当初为什么会选修体育管理系,他笑说:“其实那时不知道本地有这样的科目,刚好有学长在马大念运动科学,向学校老师提及。中六那年,老师就建议我说,既然你那么喜欢运动,不如尝试申请马大的体育科系吧。”由于是文科生,加上中学时期担任巡查员,常接触管理事务,所以就申请马大体育管理和其他大学的体育科系,最后顺利获得面试机会和录取。
 
“我还记得到马大面试当天的早上会有一个很简单的笔试,接着是体能考试,包括跑步、俯卧、仰卧起坐等。在面试环节中,学生会展示自己的比赛文凭,然后讲师会轮流提出问题,例如你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为什么读这个科目,有什么梦想等等。”
 
回想大学生涯刚开始的时候,与那些著名国家运动员和奥运运动员成为同学,让他想起来仍觉得很奇妙。他笑说:“当我第一次遇到他们的时候,很难相信一个每天出现在电视报纸上的人,竟然就站在你面前,而且有机会和他坐下来吃饭,一起做功课和参加活动,考试前还会到你房间问功课怎么做。我觉得大家都没架子,都是很好相处的人。”
 
在泰国工作期间,姚文忠代表泰国公司和马来西亚足球协会开会商讨重要事项。
 
實踐機會多 常參與大型賽事
体育管理学不单是学习理论,还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好让大学知识与现实职场接轨。在瘟疫暴发前,本地有很多体育赛事,例如亚洲青年残疾人运动会(Asian Youth Para Games Malaysia 2013),学生常有机会接触大型体育赛事。
 
姚文忠分享他的学习经历时就说道,每个学期都会有一到两次的机会在这些运动赛事中担任志愿者,负责翻译工作、迎接其他国家队伍,帮忙安排行程和路线、处理运动员和官员的住宿等等。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讲师都会鼓励学生多多到外实地考察,开拓视野,近距离了解相关行业或机构的运作方式,和行内专业人士保持良好联系。“例如在学习体育媒体(Sport Media)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就曾经到访报馆,向体育部的媒体从业员取经,进一步了解体育媒体行业的运作。”
 
刁荣华表示,马大体育与运动科学中心设有外国交换生计划,跟台湾、韩国、印尼、泰国等大学都有建立良好关系,在疫情之前,体育管理和运动科学课程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到国外大学交流和考察。
姚文忠参加了3次交换生计划,分别去到泰国、台湾和韩国,考察当地文化,了解当地的运动设备、球迷文化、运动员练习的强硬度、饮食等等。他表示:“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学习经验,不仅促进交流,还能结识更多人脉。”
 
来到大三时,体育管理学生都会到学校单位的体育部、体育协会、健身中心等地方实习。刁荣华指出:“我们都鼓励学生,将你未来想做的事或进入的公司设为实习地方,在实习中展现能力,证明你是好人选,让公司聘请你。”
 
懂得说泰语的姚文忠,当时选择到泰国曼谷的朱拉隆功大学实习3个月,主要负责管理体育事务,接待前来交流的外国大学师生,安排行程和比赛时间、确保比赛设备妥当等等。
“语言是大马人的优势。所以我时常都会跟学弟妹说,如果有机会,多去外国看看,你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开拓视野,跳脱舒圈,培养独立。”
 
姚文忠到台湾参与学生交流计划时,与台湾真理大学的运管系学生一同出行。
 
希望本地創立更多運動品牌
姚文忠心里有个很大的梦想。
“我觉得,大马有世界级的设备,但还缺乏世界级的管理和人才。以前上课时,我们读到很多美国、英国的模式,他们很多的体育协会都是由专业人士负责的,但我们国家是由VIP去负责的。我希望国家的体育越来越进步,有更多专业人才,不一定是运动员,也包括其他跟体育有关的人才。”
 
他指出,一个学生的成功,离不开老师;一个运动员的成功,也离不开在后边支持和辅助他的人,例如教练、经纪人、营养师、管理行程的人等等。当出现越来越多体育的专业人才,受惠的不仅是职业运动员,平民百姓也能接触到更专业的体育教练,学生也会获得更好的体育教育。
 
“我也希望会有更多属于自己国家的运动品牌。这方面泰国做得很好,泰国有3大运动品牌,但是当我们提到本地运动品牌,往往都需要思考一下,有什么品牌。当本地能创立出更多有名的运动品牌,也会有更多国人获得工作机会,同时也会让人民对本地体育领域和体育产业越来越有信心。”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