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性平教育教什么?

报道:梁慧颖
 
从2017年本地印裔少年纳文遭受性霸凌不幸去世,到最近校园发生的月经检查风波,还有中学生艾因揭发老师在班上开强奸玩笑,这些事情会发生都是因为对性别差异缺乏尊重,还有对性别平等缺乏认识。
 
问题是,我国学校到底有没有性别平等教育?理想的性别平等教育又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只要在男女之间划清界线就等于性别平等?
 
台湾歌手蔡依林有一首歌叫〈玫瑰少年〉,玫瑰少年的典故源自台湾学生叶永鋕,叶永鋕因为与众不同的性别气质遭到同学霸凌,2000年在学校男厕被发现卧倒在血泊中,送医抢救不治。此事件引起台湾社会对于性别平等教育的讨论,进而在2004年催生出《性别平等教育法》,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性平教育相关课程。
 
在台湾,性平教育涵盖3大课程,即情感教育(认识情感正向教育)、性教育(认识生理、保护自己)和同志教育(认识差异、尊重多元)。性平教育并无专用教科书,实质内涵融入各领域课程,在不同教育阶段会有不同教学方式,目的是教导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性别特质、性别认同与性倾向,避免发生性骚扰和性霸凌事件。
 
虽然台湾的性平教育法已经推行十多年,而且社会风气比许多国家自由开放,可是很多民众仍然不太了解性平教育的内容,以为推广性教育就等于提倡性解放,或是担心同志教育会把学生变成同志。
性平教育在台湾尚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何况在相对保守的马来西亚?当我们有老师居然能够大言不惭在班上开强奸玩笑,可想而知性平教育这条路在本地肯定更加难行。
 
吴启铭说,我国在性平教育这方面还需要努力,因为从多年前的国会议员“月漏论”,到最近中学生艾因的事件,都显示还有很多人对异性缺乏尊重。(照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性平教育关注的层面有哪些?
也许很多人要问,性平教育跟性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对此马来西亚性学会会长吴启铭解释,很多人以为性教育仅仅是教学生认识性器官,但实际上性教育的内容范围很广泛,根据美国性知识与性教育委员会(SIECUS)的定义,性教育涵盖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不是只有单纯教学生认识生理结构和发育期而已。至于性平教育,这是比较后期才出现的概念,关注面向主要是社会层面,例如性别权益、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等议题。
 
本地学校的课纲到底有没有包含性平教育呢?他认为是有的,但性平只是性教育的一部分,而本地学校例如小学的性教育,分别融入在“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这两个科目,并无一个独立课程,性平内容在如此瓜分之下就变得更少了。
 
历年来,不少学校会邀请他到校内给讲座,跟学生谈性知识。他说,性平通常都不会是校方最想要他谈的课题,因为比起性平,校方更注重其他课题,比如希望他跟小学生谈发育过程和如何保护自己身体,跟中学生则是谈青春期及如何防止性侵等话题,总之性平尤其是同志议题不会是校方最重视的课题。
 
张念群说,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教育部在编写课纲时需要考量很多因素。(照片来源:本报资料中心)
 
編寫課綱需考慮國情
比起很多国家,我国性平教育显得很保守,这跟社会风气还有宗教因素有关,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无论是娘娘腔、跨性别和同性恋都应该被纠正,根本没有讨论余地,更不用说要在课堂谈论这些话题。
 
即使不谈同志议题,有时候单单要在学校谈性别歧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9年,本地国小三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Pendidikan Jasmani dan Pendidikan Kesihatan)教科书就曾经引起争议,因为有家长揭露,教科书其中一页内容在教导女生保护身体隐私部位时带出错误讯息,指女生如果穿着不端庄,将会令女生和家人蒙羞,以及被朋友排挤,仿佛暗示女生如果遭遇不幸,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张念群是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她在争议发生后很快就作出回应,教育部也迅速下令修正有关内容。对于此事,张念群近日接受访问时说,虽然教育部有统一的课程大纲,但是不同语文的课本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重点,这是为什么当时唯独国小课本出现争议,华小课本则没有这个问题。
 
性字眼挑起神经线
这件事发生时,虽然教育部很快下令修正内容,不过她坦言不是每个官员都觉得有问题,有年纪比较大的官员就认为原来的内容没什么不妥。她说,从这点可以看出,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育部在编写课程内容时很难走得太前,必须考虑老师能不能接受,还有社会能不能接受。“可是当然我们不希望把底线收得太紧,”否则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目前,教育部主要将性教育概括在“生殖健康与社会教育”(Pendidikan Kesihatan Reproduktif dan Sosial,简称PEERS)的名目之下。此名目相当隐晦,但张念群表示,在2003至2005年这段期间,教育部使用的字眼是“Pendidikan Seksualiti”,后来才改为PEERS,原因是在马来西亚社会,但凡跟“性”有关的字眼总是特别容易挑起大家的神经线,所以性教育只好以如此隐晦的名义出现。无论如何,她认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教育部官员不尽然不进步,至少他们尝试过使用“Pendidikan Seksualiti”这个字眼。
 
授课才是挑战关键
无论是推广性教育或性平教育,她认为最困难的挑战不是编写课纲,“而是当进到教室的时候,老师会不会教?老师怎么教?有没有办法有效地教?”
 
她说,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老师,对性教育的接受度会有不同,就好像城市地区的家长,他们也许认同性教育很重要,但乡村地区的家长则未必了解为什么学校要实施性教育,甚至可能认为校方有带坏小孩之嫌。所以,不管是教材、课程编排或老师本身,受限于各种因素而无法做得太前卫。
 
相较于其他一些国家,她直言我国的性平教育肯定落后许多,因为宗教因素是一大阻力,当宗教认为LGBTQ这些性少数群体是需要被纠正时,我们便很难在正规教育里去谈同性婚姻合法化这类议题。总而言之,她认为课纲的设计必须符合国情,“我觉得这个是没办法去避免的。”
 
小学的性平教育融入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科目,但国小三年级的课本曾在2019年引起争议,批评者认为这页内容带出错误讯息,有谴责受害者之嫌。
 
性平教育核心概念:了解自己,尊重他人
虽然本地的正规教育还不到可以谈论同志议题的地步,但性平教育还是有很多其他主题可以谈,例如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男生喜欢蓝色,女生喜欢粉红色”“男生玩机器人,女生玩洋娃娃”这样的论调,这些论调说穿了就是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容易造成生活和工作上对于性别的歧视,例如主观认为女工程师不如男工程师,或是男护士不比女护士细心。性平教育起码能够做的,就是戳穿这些刻板印象,教导学生不应该随意为性别贴标签,也不应该武断地以性别来评价他人。
 
吴启铭说,性平教育要传达的是尊重和平等这两个概念。虽然现代女性的权益已经有所改善,但我们距离真正的性别平等还有一段距离。从多年前国会议员的月漏论,到最近中学生艾因的事件,这些事情都曝露出我们社会仍然有许多人对异性缺乏起码的尊重。
 
除了尊重和平等这两个概念,亚罗士打吉华独中辅导处主任蔡福花认为,性平教育也是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和喜欢自己,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焦虑,也不会歧视跟自己不同的人。
 
比起公立学校,独中在推广性平教育这方面相对自主和开放,比如蔡福花不避讳跟学生谈论同志议题,但她会考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通常只有跟高中年级的学生才会聊这方面话题,跟初中学生则是谈生理知识和性别刻板印象。
 
蔡福花跟学生聊性平话题时,会以适龄为原则。(照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谈论社会议题难度更高
比起教导生理知识,她认为跟学生谈论社会议题往往会更加具有挑战,因为这首先要看老师本身对议题是否有充足的把握,以及学生对议题的接受度有多少。老师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才懂得如何循序渐进地导入议题和观念,要不然学生可能一时无法接受。如果学生基于宗教信仰而不想要谈论特定话题,比如同志议题,她也会尊重学生。
 
她本身也有小孩,假如小孩有一天跟她坦白是同性恋者,她觉得没有问题。“可是换作20年前的我,没有被培训过、没有接触过性平的知识或是自修,我可能还是保守的。”
无论家长或老师,她觉得都必须跟着时代一起前进,毕竟时代背景不同,现在的小孩已经不是以前的小孩,我们要让小孩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尊重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核心概念:
·更多认识,不再歧视
·了解自己,尊重他人
·减少性侵害、性骚扰、性霸凌事件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涵盖三大课程:
情感教育
·了解情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学习合宜的情感表达与正向的互动
·尊重彼此身体的自主权和个人隐私
·预防因不当情感所造成的任何伤害
 
性教育
·生理构造
·教导正确性知识,了解并尊重自己与他人的身体自主权,最重要是保护自己
 
同志教育
·理解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不同的性别特质、性别认同与性倾向
·接纳自己:无需因自己与他人不同而焦虑或自贬
·尊重他人:不因别人与自己不同而歧视或性霸凌
 
学习主题
有9个学习主题,在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有不同的教学方式:
·身体自主权
·性别权力关系互动
·消除性别歧视
·科技资讯媒体性别识读
·性别权益
·性别与多元文化
·认识与尊重性别多样性
·防治性侵害、性骚扰、性霸凌
·语言文字符号性别意涵
资料来源:台湾教育部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