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纪元大学学院成立汉学研究中心·永存郑良树文献心血

郑良树部分藏书珍藏于新纪元陈六使图书馆。

{本期专题:继承郑良树奉献精神}
报道:本刊 郭慧筠
摄影:本报 林毅钲、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提及汉学研究,肯定会想起郑良树教授,他一生致力于推广汉学,在汉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前所栽培的学生无数,更情牵于本地华教发展,对学术界有着巨大的贡献。
 
秉持着推广汉学的主旨,新纪元大学学院成立了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以继承郑良树传承和发扬汉学的奉献精神。
 
约两年前,郑良树遗孀,李玉石华和学生陈徽治前往新纪元大学学院参访陈六使图书馆,并希望能把郑良树部分的藏书放到该校图书馆珍藏。
 
当时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认为,以郑良树在汉学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理应郑重其事,而不是随意将藏书打散放到书架上,于是决定设立郑良树书库。
 
在筹备过程中,他们回想起郑良树为汉学研究的鞠躬尽粹,要是只设立书库,也许大众并不了解其中意义,所以就想不如成立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以继承郑良树传承和发扬汉学的奉献精神。
 
“郑老师一辈子的志念就是要传承和发扬汉学,尤其像马来西亚有这么多华人,还拥有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以及相当高程度的中华文化底蕴,我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汉学研究。”
 
莫顺宗在翻阅郑良树的手稿。
 
曾提及在隆民办大学设立
做出决定以后,他们发现郑良树在十多年前,曾接受学生叶金辉的访问,后来整理成访谈录,他提及应该在民办大学成立汉学研究中心,地点要在吉隆坡。
 
“看到访谈录内容后,郑师母感触地说,郑老师好像都已交代,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估计他会喜欢。其实当初郑师母想送书给我们的时候,我是有压力的,因为郑老师跟新纪元的渊源不深,唯一的关系是他曾撰写《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还有他是我的老师,但后来看到访谈录后,发现我们有符合资格。”
 
他们原本择定于3月14日宣布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和郑良树书库的成立,同时举办一场小型研讨会,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因疫情暴发,只好展延。
 
2书待出版
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成立后,有两本书籍等待推出,一是书法集,里头有郑良树及朋友的作品,二是郑良树的文集作品。基于担心书籍推出时,大众不晓得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已成立,于是在7月发出新闻稿,正式宣布相关消息。
 
该中心亦计划在未来举办各类汉学专题讲座、论坛和研讨会等,并出版汉学研究成果,为国内外汉学研究同道建立深度交流的平台。
 
莫顺宗说,成立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除了是完成郑良树的愿望,从学校角度出发,新纪元大学学院也有责任传承汉学,同时是一种凝聚。
“我们要建构更精致的文化和完善母语教育体系,坦白说提及中华文化,我国跟中国和台湾仍有差距,不是因为他们中文说得较好,而是在精神层面上,我们还是较空泛,加上我们已办校22年,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成功吗?还可以,但仍不够,这也是为何我们设立文化界代表人物书库,包括方修、李业霖、杨进发和李锦宗,郑良树肯定也是一个象征。”
 
另外,郑良树曾有一段不短时间在香港教学,栽培了不少当地和来自海外的学生,也培养了一批本地学生,通过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大家可以凝聚一起继续推广汉学。
 
 
 
郑良树(左)与李玉石华。(受访者提供)
 
郑良树赐字“温柔敦厚”·莫顺宗列为自我期许
莫顺宗曾在马来亚大学上过一年郑良树的课,“中学时,我就有听过郑老师的名字,因为常在报纸上见到他,到了大一,终于看见他的庐山真面目,很尊敬他。可惜的是,我刚进去第二年,他就要到香港去教学,当时同学们都有点激动。”
 
在他印象中,郑良树是很珍惜时间和勤奋的人,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写文章,早上撰写汉学文章,中午就写关于马来西亚华教的文章,晚上则画画和练字。
 
他还记得有一回课业上遇到疑问,于是找郑良树讲解,结果一讲解完毕,郑良树也没多嘘寒问暖几句,便打发他离开。
 
“我那时有点受打击,难得鼓起勇气敲门进来找老师,他也不跟我多谈几句,后来才知道他要善用时间写文章,而且他办公室里有很多书,房间很乱。”
 
还有一次郑良树到新加坡参加研讨会,他在那里跟郑良树碰面,在走去某处的时候,他发现郑良树走路特快,当时26岁的他,竟然要花点力气才跟得上五十多岁老师的步伐。
 
郑良树到香港前,需要把办公室里的书搬回家,于是找了几位男学生帮忙搬到车里,过后还送给他们每人一个他写的字,而他收到的是“温柔敦厚”。
 
“这4个字影响了我很多年,起初拿到的时候,还不明白其中含义,在想我又不是女生,为什么给我这个,后来知道温柔敦厚源自诗经《诗大序》,提醒着我作为读书人,要温柔敦厚,勿过于激烈,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温柔敦厚当成对自己的自我期许。”
 
 
一流图书馆才有一流大学·李玉石华对新纪元有信心
郑良树遗孀,李玉石华之所以决定在新纪元大学学院设立郑良树书库,是基于跟陈徽治参访该校图书馆时,被图书馆的名字和整体氛围所吸引。
 
她说,图书馆以陈六使命名,除了是对他创办南洋大学的感佩,也借鉴了他对华文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图书馆门前左旁有个象征式的台,台上高高伫立着图书馆3个隶书体,庄严肃静、壮怀大志,给她感受到是有心人在守护和关爱着。
 
走进图书馆后,两旁左右分开的高大书架,带她进入了学术圣坛,再走进去,看见了南洋大学史料中心,令她想起有一流的图书馆才有一流的大学,于是她产生了信心。
 
至于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她说,郑良树曾在访谈录中提及,汉学研究中心应附属在吉隆坡一所民办大学里,希望有志之士能根据他的概念成立,而如今在新纪元大学学院设立是天意。
 
“郑老认为学术和文献是社会的公器,将他遗存的文献收藏和集中在新纪元,是表示对文化的尊重,给更多人所利用是他生前的愿望。”
 
郑良树曾在访谈录中提及,汉学研究中心应附属在吉隆坡一所民办大学里。
 
终生离不开汉学、本地研究和文艺
她回顾郑良树一生的心思,所做的事情都跟汉学、本地研究和文学艺术脱离不了关系,“郑老的信念也是这大时代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他只是其中一位而已,作为郑老遗孀,我希望汉学有人传承和发扬光大,不要在后代人中成为绝学。”
 
李玉石华回想起郑良树临终前几个月曾开刀,在麻醉药还未完全散去那一刻,他留下了写着“我是新山人,是新山华教人士,华文教授”的纸条,也曾发现一张写有“青山环抱手足,情深犹如年少”的小纸张,说明他对人类的大爱,而郑良树对多元文化的主张是华巫两族应生死共存,团结一致,才不会走向支离破碎,这更是建国的基本原则。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