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本报 郭慧筠
摄影:本报 黄冰冰
医药检验工作是生物医学系毕业生的出路之一,每当做身体检查,医生从病患身上抽取的样本就是由医学检验师负责检验,尤其在冠状病毒病肆虐当儿,医学检验师的角色更为重要,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病人延误就医,继续散播病毒给旁人,甚至丧命。
当然生物医学系毕业生的出路不仅局限于化验室,还可以按照本身的兴趣和能力,把生物医学背景应用在其他领域上。
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宋建平分享,生物医学(Medical Bioscience)是一门涵盖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科系。
“学生在前一两年都会学一些基础医学课程,只是当然没有像医学系般深入,主要是给他们了解人体结构和人体的运作模式。到高年级的时候,就会研习病理知识,认识一些病变,包括由微生物所产生的病变、生物代谢过程出现的普通病变等。”
除此之外,学生也会通过实验课接触实验室仪器,从中学习仪器操作的基本原理,“实验室设备不断改进,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制造的仪器,可能3年后就不一样,变得更先进和电子化,所以这方面知识需要学生不停自我进修,最重要是要了解仪器操作的基本原理。”
他说,面对充满挑战的社会,除了传授学生学术知识,软技能的培养也相当重要,所以学生都会组成3至5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做实验等等,为的是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团队精神。
另外,很多科目都需要学生做简报和写报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理学系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状况或做不出结果,这正好可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宋建平说,生物医学系毕业生未来出路宽广,因为理学生要跨系再进修,或迈出理学领域,往其他方向发展其实都没问题。
不鼓励死读书,掌握好软技能更易成功
“现在处于网络资讯爆炸年代,要什么资料,只要上网打关键字,立刻就能找到,所以已经不鼓励学生死读书,反而希望学生能掌握好软技能,未来成功的机会更大,当然想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话,学术方面还是要保持一定水准。”
他鼓励学生,要好好把握大学的短短三四年来学习软技能,因为一旦毕业,就马上要应对社会挑战,要是能及早在大学掌握软技能,日后面对的挑战也相对轻松一些。
“学生要学会变通,比如知道从什么管道寻找想要的资料,并且在得到资料之后,懂得整理,而且要不断自我提升,世界进展迅速,可能再过5年,很多东西就产生变化,所以学生必须不断进修,才能跟上进展。”
毕业生可跨领域就业
医学检验师是生物医学系毕业生的出路之一,因此在3年课程中,学生至少有2个月会到医院化验室实习,实际参与化验工作。
“医学检验师的工作主要是检验由医生从病患身上抽取的血液样本、尿液样本、人体组织样本等,再把化验报告交给医生。虽然是幕后角色,但也相当重要,因为要是化验结果出现失误,而医生依据错误报告来诊断和治疗的话,严重起来会造成病患死亡。”
至于不喜欢长时间待在化验室里的学生可选择加入制药行业,从事医药仪器产品销售或代理工作,甚至几年后可自行创业,开设医药公司。
另外,毕业生也可投身保险业,主要负责审查客户的医药报告,“当投保金额到达一定数额的时候,保险公司会要求投保人做身体检查,特别是人寿保险,而这需要有生物医学背景的毕业生来审查客户的医药报告,评估其中风险。”
宋建平说,生物医学系毕业生的出路不局限于理学领域,理学生要跨系再进修,或迈出理学领域,往其他方向发展其实都没问题。
他举例,像银行除了录取商学系毕业生,也会聘请不同背景的人才,尤其是理学系,目的是为了融入不同想法的员工,提升市场竞争力。
“理科生的训练方式跟商学生不一样,理科凡事讲求事实论据,而且多数实验不会第一次就成功,可借此培养学生找出问题根源,并思考解决方案的能力,当然要往银行业发展,学生一定要对相关领域感兴趣,才不会感到辛苦。”
理学生甚至可以跨系进修法律学,“生物科技领域研发出新产品时,会需要申请专利,要是律师本身就拥有生物医学背景,他会较容易理解新研发的产品,在申请专利方面也会更为顺利。”
他强调,生物医学系毕业生未来出路宽广,不一定只是往医疗领域发展,要是毕业后发现,其实兴趣在别的地方,都可以随时改变方向。
“理学系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变通,世界一直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学生可以随着大环境的转变,作出调整,不用执着于修读生物医学系就只能往特定领域发展,这不是我们所希望栽培的学生。”
【毕业生分享】
黄丽薇在大学4年里,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不同的软技能。(受访者提供)
黄丽薇:掌握软技能可走得更远
黄丽薇拥有双学位资格,用4年时间同时修读生物医学及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选科系时,我还不是很了解以后要走怎样的路,所以修读两个科系,以后出路也会比较广。直到差不多第三年,我才发现自己对实验室工作兴趣不大,反而喜欢跟人交流或从事跟医疗相关的商业领域,这课程的确帮助我很多。”
她在大学4年里,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不同的软技能,比如做实验时,除了要写报告,也需要跟讲师解释做法的原因,能借此训练陈述证明的能力。
毕业后,她即投身制药业,起初负责医药产品销售,大概两年半后,转为投入市场营销部,直到最近,她转换到新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
“我刚开始销售的是治疗癌症病患的药物,里头涉及很多科学术语,加上我的顾客都是肿瘤科医生,所以要是不具备理学背景,会很难理解相关药物以及跟医生沟通。”
现在她依然投身在癌症产品领域,只不过专注在企业管理上,对她来说,这是全新的挑战,因为需要了解财务部、人事部等的运作,跟以往工作内容不一样,她还为此报读短期的管理课程来自我提升。
“世界已经改变,不只有学术成绩重要,在大学生涯里,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软技能,因为相比起学术成绩,软技能能够带领你走得更远。”
郑佳炜主修应用微生物学,现担任医学检验师,目前正参与冠状病毒检验工作。(受访者提供)
郑佳炜:检测冠状病毒非常具挑战
郑佳炜在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念理科学士,主修应用微生物学(Applied microbiology),目前投身化验工作,担任医学检验师。
当初之所以选修应用微生物学,是因为她对细菌很感兴趣,“一个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没有它们的存在,各种生物竟然都无法存活,而且要是致病的话,足以摧毁人类,所以我很想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微生物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这么重大的角色。”
在大学期间,她学习到更多的是课业范围以外的技能,比如跟不同辈分及背景的人沟通的技巧以及时间管理,也从小组作业中,学会团队精神。
毕业后,在找到全职工作前,她曾在药房担任3个月的药剂助理,之后便当起医学检验师,至今已有一年多。她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化验人体血液样本、尿液样本等,再呈交化验报告给医生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而目前在疫情肆虐当儿,她专注在分子检验,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来检测冠状病毒。刚得知要检验冠状病毒样本时,她有点挣扎,担心自己会因此成为下一个患者,但在得悉有足够的防疫措施和完整的个人防护装备后,也放下心来。
“其实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害怕,那谁来帮忙抑制疫情,我的职责是负责化验样本,只要防护措施充足,没有理由不做。”
对她而言,检测冠状病毒是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原因是工作量大,她服务的化验室设下一天要检验一万份样本的目标,以减少样本积压,而且疲累之际还要保持高度专注力来确保化验结果准确。
“我热爱我的工作,虽然很累,时常要加班,但能为焦急等待化验报告的人捎来好消息,也算是一种满足。随着科技演进,我们也必须不断学习来跟上时代脚步,以免医药知识和对医学科技的认知落后,能够不停学习新事物其实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