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研究蚊子 改善蚊药·马大团队还发现“双性”的变种……

刘永伦觉得蚊子的外形很美丽。

2019年7月,马来亚大学高级讲师刘永伦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彭亨瓜拉立卑的一个橡胶园里进行一项蚊子监视项目。一只蚊子引起了一众队员们的注意。
 
这蚊子很特别,它的头部左边触须较短,触角上细毛多而且浓密,属于雄蚊特征。然而,它右边的触须较长,触角毛短而稀疏,是母蚊形态。这只蚊子被带回马大实验室进一步研究,证实这是只库蚊 (Culex sitiens) ,其左右两边的触角、腿部和翅膀,全部呈双性别特征,“左雄右雌”且拥有雄性生殖器官。这是很不寻常的现象,因为只有雌蚊才会被人类或动物吸引,进而停留在皮肤上吸血。
 
再者,库蚊大多出现在沿海地区,依赖微盐及咸水为繁殖栖息地。出乎意料的是,这只库蚊被发现出现在距离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及西海岸100公里的内陆地区,这个新发现,让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蚊子迁移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库蚊具有传播日本脑炎的能力,至今已有多种策略被广泛采用以减少蚊子数量,例如转基因蚊子。尽管释放转基因蚊子还需一段时间来取得成效,但这次的新发现,为一众科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概念,以更好地了解蚊子的进化和性发育,进而通过破坏蚊子的性别决定机制或系统来控制蚊子数量。这次的新发现后来也发表在荷兰著名的热带医学期刊《Acta Tropica》。
 
蚊子吸食人血,更甚的是会传染病菌,引发骨痛热症。几乎每个人看见蚊子,都会立即把它们拍死。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但活捉蚊子,还饲养蚊子,供它们吃住。
别误会,这群人不是要成为传播病症的帮凶,他们的工作正是要把蚊子繁殖数量降至最低,他们是蚊子研究人员。
 
饲养蚊子的用途是什么?蚊子研究,究竟研究些什么?
 
刘永伦和研究团队在彭亨某橡胶园里发现了一只双性库蚊,是个非常罕见的现象。(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蚊子改变基因对抗蚊药
我们的周围有打不死的蟑螂,也有打不完的蚊子,蚊子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还会通过改变自己的基因来对抗蚊药。刘永伦对此解释:“你在想办法不让蚊子咬的同时,它们也在改变自己如何能吸到人血。蚊子相当聪明,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就换个方法来继续生存。”
 
“以长颈鹿为例,原本它们的脖子是短的,但是为了获取叶子(食物),脖子越来越长,也就是说,动物会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蚊子也是如此。若长期对着同一款药物,蚊子会自然地慢慢产生抵抗力,让药物无法对它们凑效。”
 
现阶段要灭绝蚊子是不可能的事,人类只能想办法减少它们的繁殖数量。刘永伦表示,研究人员需要做很多的研究,当发现蚊子对某个药物已具备抵抗力了,就得研发对蚊子有效、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药物,把蚊子繁殖数量降至最低。另外有的研究人员也会研究蚊子的生活习性,研究蚊子身上带有的病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等。
 
研究人员不仅在实验室研究,还得走到户外,到住家附近或森林里去活捉蚊子。
 
不同地区的蚊子,其抗药性也有所差异。过去,刘永伦就曾走访全马每个州属,把各地的蚊子搜集到研究室,以不同的药物来测试蚊子对该药物的抵抗力有多强,是否对某个药物具有抵抗力,哪个药物对蚊子最有杀伤力等等。
 
平均多久到户外活捉蚊子呢?刘永伦说:“一般依据学生的研究项目而定,有时是每月一次,每次到外就是一星期。在那一星期里,研究团队会租下一间民宿,再驱车一段路到森林。捉蚊子的时间一般由每天的下午6点到凌晨12点。”
 
入夜后的丛林伸手不见五指,因此野外捉蚊子,必须提高警惕,假设听到不对劲的声音,队员们一般会选择离开,避免动物袭击,刘永伦等人就曾在深林遇过山猪之类的。研究队伍走进树林,一般会带上水、手电筒、椅子以及一些捕蚊工具。傍晚6点多,一行人呆坐在树林,等待蚊子来吸自己的血。
 
“通常蚊子会围绕在人类双脚的部位吸血。这是因为双脚部位的气味比较重,每当进入树林捉蚊子以前,我们都尽可能不洗澡,不然香香的话,蚊子不喜欢。”
 
根据刘永伦的描述,等待蚊子光临时他们偶尔会闲聊,但不能聊得太投入,必须时刻留意,否则就白白被蚊子吸一口满满的血。
 
当蚊子飞到皮肤上准备吸血那一刻,研究人员就必须伺机捉蚊子,在脚部不动的情况下,快速拿出小罐子把它盖住。“千万不能给它们吸到一半,给它吸到一半我们就有生命危险了。”
 
测试抵抗力来研究药物
访谈过程中,刘永伦带我们走进研究所里的一间蚊子研究实验室。狭小的房间里,桌上整齐摆放许多透明的小盒子,分别装着卵、幼虫和蛹,另外大型箱子则装着蚊子。
 
原来,把不同州属不同地区的蚊子捉回来以后,就得开始“饲养”蚊子,以方便之后测试这些蚊子孵出的幼虫。
 
怎么测试呢?假设要研究蚊子对某药物成分的抵抗力,研究人员必须准备一杯水,倒入不同成分的药物,将该药物液体放入蚊子的住所(方形箱子),24小时后观察蚊子死去的数量,然后记录死亡数量和比例。此外,他们还得对野生蚊子测试同样的抵抗力,以对比养殖蚊子的抵抗力,得出更精准的测试结果,进而研究药物。
 
处理养殖蚊子的工作相当繁琐。“蚊子从卵到变成蚊子需要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一批死了以后,我们要重新养殖蚊子,养了一批又一批,同时要照顾好蚊子的生长环境,直到研究项目结束为止。”他补充,每个研究项目的时常不同,有的为时一两个月,若是硕士文凭的研究项目,则有可能长达2年时间。
 
研究生利用显微镜来观看蚊子的身体特征,辨别品种。
 
最大挑战:传播蚊虫知识
刘永伦在2010年获得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的生物多样性管理(Biodiversity Management)学士学位,当初他的年终报告做的是有关农药对抗杂草的研究。之后在马来亚大学修读博士学位时转向研究库蚊,如今在马来亚大学热带传染病研究与教育中心,研究伊蚊和疟蚊及其他昆虫。
 
从事蚊子研究多年,刘永伦感到最挑战的是,研究人员如何在研究的同时,也能将知识传播给大众,对社会有直接影响。
 
他举例:“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库蚊喜欢在肮脏的积水处繁殖,而伊蚊(即黑斑蚊)喜欢在干净的积水处繁殖。大众常常会误解,当蚊症发生时就只去清理沟渠内的水,以为这可以阻止伊蚊繁殖,但事实上那是库蚊,伊蚊都在干净的水内繁殖。”
 
他补充,库蚊的蛋是一坨坨的,不可以储存;伊蚊的蛋是一粒粒的,还可以收藏半年,只要一茶匙的水就能产卵,就算有人把水倒掉,它也可以在半年内存活,只要再遇到积水,就会继续孵化生长。黑斑蚊为何一直无法全部杜绝,正是因为伊蚊本身的生命力很强。因此,干净的积水都必须多加留意,洗刷干净。
 
显微镜下外形很美丽
除了蚊子,刘永伦也有做其他昆虫的研究。常人恨不得打死或赶走的昆虫,在他看来却很有趣,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刘永伦手机存有好些蚊子照片,显微镜下蚊子的丝丝触角鲜明。他腼腆笑说,自己觉得蚊子的外形很美丽,在他看来,蚊子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小小的一只昆虫,却会传播很严重的疾病。或许是有些职业病了,当他去到一些积水的地方,都会下意识去看看有没有蚊卵、孑孓或蛹在水里。当蚊子来吸他的时候,他可能会悄微把蚊子弄晕,不会把它打个稀巴烂,而会看看它是什么品种。 
 
 
蚊子的生活习性和冷知识
● 雄性蚊子一般寿命只有两周或更少;雌性蚊子的寿命可长达一个月或更多。
● 蚊子一生只交配一次,雌性蚊子一生中会产卵两三次 。
●  雄性蚊子只吸食植物糖份;吸血的都是雌性蚊子。
● 蚊子飞行距离(或活动范围)一般在200米内,若在10多层高楼都看见蚊子踪迹,很可能是“人带上去”的。
●  蚊子一般喜欢躲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例如家里的衣橱、屋外的树下等。
● 伊蚊(即黑斑蚊)的身体是黑色的,双脚有黑白条纹,常在白天和傍晚吸血,夜晚休息;库蚊全身褐色,常在夜晚吸血,白天休息。
● 伊蚊喜欢在干净的积水处繁殖;相反,库蚊喜欢在肮脏的积水处繁殖。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