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义务讲座宣导教育理念 黄先炳奉献“温柔的革命”

黃先炳所倡導的母語教學法,啟發國內外母語教學工作者開創新的教學模式,也受邀至中國宣說教學理念及上公開課。


教育對於黃先炳來說,除了是事業,更是一種民族與文化使命。
 

报导/梁光辉
2018年度“沈慕羽教师奖”得主之一,55岁的黄先炳博士,除了是彭亨州立卑东姑安潘阿富珊师范学院的华文科卓越讲师以外,多年来也于各地主持义务教育讲座及宣导教育理念,他把这些奉献工作视为使命,也是他对于教育理念的一种“温柔的革命” 。

“身为教育者,我们虽然受限于政府的政策及体制,但是,我们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用心带来改变,因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考及未来者,正是教师。一直以来,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只想献出我的力量,动机再单纯不过了。正因如此,才可以坚守理想,走得更远。”
自掏腰包 跑透透演讲不收费
黄先炳办过许多公开课,也受邀到国内各地跑透透演讲不收费,做了很多东西是义务的,不过只要求主办方根据本身能力给车资津贴,但更多时候也需自掏腰包。
“我从来不以学历和名气为荣,我自小受佛法熏习,只知道为众生而学习,学习更多则可以做得更好,并不是为了要更高利润。多少年来,我除了工作,余下时间都奉献社会、佛教与教育。”
开办阅读课 打造学习平台
身为虔诚佛教徒,也担任彭亨州佛教会总务的黄先炳,更于2006年开始在佛教会讲堂里开办免费的古文班,亲自授课,为期4年。之后,再转为论语班,为期一年余。到了2016年,则开办中学生阅读课,每个星期日上课,并坚持至今 。
“这个阅读课可让学生学习古文、《论语》 经典等,都没有收费。学生每月只需支付10令吉以补贴佛教会的水电费而已。我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觉得现在的中学生阅读机会太少,以前中学生课本有收录许多名篇,但是现在很多篇章或古文都几乎没有了,当谈起这些名篇时,学生都说不知道,因此我希望能弥补他们所缺失的。”
免费课堂靠的就是坚持
“这个免费课堂的学生人数向来维持在十多二十人,虽然参与的人数少,我们仍然投入目标,办得好了,人数自然会增加,大家靠的就是一种坚持。我们有一批人喜欢上这堂课,有学生无论什么情况都一定到。我想,至少这批有心人应该获得关注,他们是发自内心爱华文及古人的智慧。我们上课的范围可以谈得很广,这些学生的领悟力很强。”
当然,黄先炳身为师训学院讲师,需兼顾工作且不时跑遍全国演讲,也必须每个星期日回到关丹义务为彭佛教会的课程讲课,偶尔会出现分身乏术的情况。
但庆幸的,他在关丹与一批老师达成共识,组织了一个团队,如果他不在关丹,这些老师都可以来代课,平时也一起办阅读营。


即使時間及排得滿滿的,黃先炳堅持於每個星期日在彭亨佛教會講堂,親自為參與中學生閱讀課的學子們講課。

畢業二十多年的學生,每年農曆新年都向黃先炳(前右)及太太余碧音拜年。

学习华文不能局限语文框框
对于华文教育,黄先炳说,母语学习有母语学习的方法,不是单纯学习语文或当成第二语文来教导,有点遗憾的是,目前学校在母语教学方面捉得不紧。
“如果是母语教育,必须强调的是我们用这个语文来学习古人的智慧及文化思想和哲理。如果它是学第二语文,就是学习语文的规则、结构、文法等,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概念。
“我不明白为什么学校比较强调一定要学造句、构词,然而这些其实并不重要, 我们要给学生多用多读人家的作品之后,语文就会好起来,尤其是有意义的篇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现在我们要倡导的是'群文阅读',就是不止读一篇章,也寻找其他相关的来阅读,吸收的会比较深刻。例如古文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种议题或人物事,也分析不同作者的史观,怎么去写人物,这样学生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学习氛围热起来 乐于看到改变
他分享本身投入公益教育事业的心得时表示,他非常高兴看到学生及老师在学习心态上的改变。
“以前由学校举办讲座,硬性规定老师参加,大家都心不甘情不愿。现在有许多社区关怀中心及推广阅读的团体也主办,即使自己付费的也很积极,很多老师报名。也许以前太少这些东西,现在老师比较好学,也注重阅读,整个氛围慢慢热起来。
“对于华文教育的坚持,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种使命感,我受过中文教育,应该就是能够去捍卫语文,也希望把它交给新一代,教学生也教老师,现在的情况是满乐观的。”

撰写文章传达正能量
除了讲课,黄先炳其实在星洲日报东海岸社区报开辟专属栏目,每星期撰写一篇与学术及教育有关的文章。其中,写过7年多达365篇的《走近古人》学术随笔,之后再推出《当老师真好》的教育心得随笔。虽然本身的时间是排得满满的,他却愿意抽时间去思考、下笔。
他说,现在写《当老师真好》是为了给予老​​师正能量,因为现在当老师都比较压力,受到太多杂务影响,情绪比较低落。我本来是搞学术的,严格说应该做更多学术研究,但是工作情况不得不让我去推广教育,但是对自己本身学术方面也不希望放掉。其实做很多东西都是靠一份坚持,这很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完成任务。”
教师须努力不让“AI取代”
黄先炳提醒教师,人类历史经历过三次工业革命,即机器、电力以及电脑和网络革命,现在第四波工业革命要来了,那就是人工智能(AI),老师的角色如果只是根据教纲教重复性的东西,人工智能随时可取代老师。
“老师的责任不是这样的,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看他如何教学,并且一直在调整。我们办的半公开课,也提倡'同课异构'教学,就是单一课文可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教学,这可以开拓视野。但现在教师们用的是'一课同构',重复性且机械化的教学。
“其实家长也可改变的。我出去外面给讲座的对象也包括家长,让家长知道如何正面看待孩子的教育。我们不希望看到'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虚的孩子',这是一种时代病;相反的,我发现马来友族在这方面反而走得更远,我们步伐跟不上。”
对于教育前景的期许,黄先炳希望能够看到社会改变,就是他的理想。教育方向不应太功利,“我不希望看到太功利的教育方向,所谓的改变就是,新生代是一个会学习、爱学习的一群,并且有能力分析庞大的讯息量,并善加利用。我们团队目前的角色,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及平台给孩子学习。”
黄先炳是马大中文系硕士,中国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论坛,所发表的论文刊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专辑,同时也是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创会会长。
他所倡导的母语教学法,摆脱繁琐及不切实际的二语教学模式,启发国内外母语教学工作者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其理念与实践模式,在国内的70场公开课得以展示,并受邀至中国北京、昆明、杭州、苍南等地宣说此理念并上公开课。


黃先炳(左一)感謝家人的支持,讓他堅持理想的道路走得更遠。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