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孟小丁研究科学发声法,改善用声人群声带健康问题

孟小丁 简介
长春大学声乐系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声乐教授,上海音乐学院专家访问学者。长期致力投身声乐专业教学前沿。她主要声乐研究成果包括《歌唱共鸣安放直角点的发现与研究》和《关于美声、民族、戏曲个性、共性的矛盾与统一》 ,在声乐专业领域研究多年美声、民族、戏曲的各种演唱方法及发声技巧且有卓越创新,并于2012年举办关于此课题研究成果的个人演唱会。
近年来应用其理论基础的科学说话发声法,在中国开办多期孟小丁科学发声法讲堂。同时成功指导若干合唱团及个人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

声音嘶哑、声带发炎是很多老师、歌手、主持人等用声人群常面对的问题。在过度使用声音之下,造成声带疲劳,轻则看了医生稍作休息很快痊愈,重则可能出现声带结节、声带息肉等疾病,必须动手术才能治愈。

追踪这些声带疾病有关的起因,在于平时用声不当,使声带劳损。长春大学声乐系主任孟小丁展开科学用声法方面的研究,如今已结合医学耳鼻喉科,希望解决职业用声人群嗓音疲劳嘶哑问题。

孟小丁在讲堂上问:有哪位老师没有试过声音嘶哑的问题?台下听演讲的老师没有人举手。
 
可见我们常说的“失声”情况在教师工作中经常发生。
 
2002年,孟小丁就已发现教师常面对声音嘶哑、声带劳损的问题,加上自己多年来在声乐专业领域的经验,激起她研究“如何正确用声,以改善用声人群声音健康的问题”。多年来的研究于今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与耳鼻喉科正式合作,把声音艺术与医学作结合,冀望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教导人们正确用声,无论是说话或者声音表演,都可以轻松、自然与舒服地,达到沟通的效果。
 
她教导如何运用正确的呼吸,使腔体共鸣协调平衡工作。在歌唱上,能够达到脱离喉咙的歌唱,让声带减到最小负荷,使声音磁性具有穿透力,能完好地演唱高、中、低音的科学发声法。
 
她也研究解决职业用声人群声音疲劳嘶哑问题以及使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变声期,令变声期缩短,使变声期之后声音更加美妙动听等科学发声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
 
今年6月初,在阳光教育机构的安排下,孟小丁在大马参与了数场演讲,分享“如何运用科学发声法解决职业用声人群的嗓音疲劳嘶哑问题”,尤其是针对教师的工作。
 
学习科学发音法,让声带用最少的工作量
 
孟小丁表示,老师在课堂上教课,通常着重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比较少关注用嗓的问题。 “老师是用声音工作的,属于职业用声人群,他们的工作量很大,从中国老师群体的调查发现,一般若从上午上课到晚上,绝大多数声音是疲劳、嘶哑的。”
 
职业用声人群除了老师,还包括律师、驻诊医生、窗口服务人员、主持人、歌手,声音不只是嘶哑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发生病变,不仅影响工作,还会影响健康,一旦声带受损,严重的话需要动手术,而手术后不一定会恢复回以前的最好状态。
 
声带受损之后,就算复原了,若说话方式和工作量还是一样,旧病仍然会复发的。孟小丁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改变声带的负荷,用科学发声法去工作,让声带用最少的工作量。”
 
早在2003年,美国正式将每年4月16日命名为“世界嗓音日”。孟小丁指出,如今在中国已有这一门学科和专业──艺术医学、艺术嗓音医学,开办本科和研究所,极受中国社会重视。 2015年10月“中国艺术医学嗓音专业委员会”成立,已经开始有很多耳鼻喉专家、声乐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对嗓音发病的初期阶段,在不通过手术的情况下,以科学发声方法是可以改善的。就算术后康复,要是发声习惯不变,声带的力度还是跟以前一样,那么做了手术后还是有可能会二度或三度复发,必须要从根本去解决声带过分用力说话的状态。
 
“作为医学专家,尤其是耳鼻喉医生,他们所了解的是声力结构、医疗方法、疾病的处理。至于声带的发声如何科学性,这是声乐老师的专长,因为我们多年学习了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法。”
 
共鸣系统是指口腔、鼻腔、咽腔、头腔、胸腔等一系列的共鸣腔。科学发声法是将呼吸(动力)、声带(振源体)、腔体共鸣(音箱)协调、平衡地重建人体发声器,在生理结构不变之中建立可变的科学发声系统。嗓音在科学用声的作用下具有非凡的可塑性。
 
孟小丁解释,歌唱有音高和旋律,由很多音符组成的表达,要求的专业水准和技术的含量高。一首歌的技术上是没有障碍的,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来,整个共鸣腔都是通畅无阻的。
 
至于说话,是要求共鸣化声音的使用,但却不是要求有高低的变化,只是找到每个人声音最漂亮的音色,一旦找到了以后就可脱离喉咙和声带的最大负荷,重新建立共鸣和科学的发声体系,用这种发声方式跟人交流。
 
“在交流当中,我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发声对象和要交流的场景而不同,声音是有形象的,在日常的交流当中,我们形成了一种科学发声的习惯,声带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小孩变声期前,如果经受科学发声法的训练以后养成习惯,变声期会缩短,变声期以后声音也会变得舒服和好听。”
 
过度使用声带,依然会受损
 
声带因人而异,加上先天说话习惯和环境影响,人说话的力度都不一样,声音着力的部分也不同。有些人说话虽用力,却很少嘶哑的情况,有的人说话半小时声音就会嘶哑。
回到老师用声群体的声音状况,老师声音嘶哑的问题是说话太长时间,还是用力过度?
 
孟小丁谓这两种情况都有。过分用声,声带在吼,还是全身都在用力?这都是具伤害性的发声法,且对教学的对象不一定起着正能量的作用。一般面对声音嘶哑的老师,出现问题顶多只是去看医生拿药休息,并没有从根本去解决。
 
用声人群的患病种类差不多是一样的,声乐界人士因为有一定的科学训练,情况会比老师好,但是尽管有方法,过度使用还是会受损。
 
孟小丁问与答
 
1. 老师使用科学发声法,可以吸引学生关注吗?
用科学发声法是要变成老师的行为习惯,加上适当的调适法,是可以吸引学生关注的。
 
2. 老师已经是成人,发声的习惯已经形成,他要怎么重新学习和用多久来调适呢?
要用多久时间来调适乃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一样,若说话习惯已经很接近对的发声法,或许很快掌握得到,一旦找到了能否化为习惯则要靠自己。
 
3. 执教幼龄孩童的老师,或许常用高音说话,声音劳损的问题会不会比较严重?
我觉得跟小孩沟通不是声音有多高就能吸引小孩的专注力,而是声音的亲切程度及不让他反感的内容,以及是否让他喜欢你这个人也很重要。
 
4. 给用声人群护嗓的建议
用声的工作量是很难减少的,可改变的是运用科学发声的习惯,进而减轻声带的受力和工作量。
 
护嗓建议
‧坚持科学用声、多饮水、少说话;
‧避免用力清嗓子或用力咳嗽;
‧少食刺激性或油腻食物(包括坚果类),戒烟酒;
‧淡盐水洗鼻、漱口;
‧适当补充维他命A、B、C (A有益黏膜健康,B有益减轻压力,C有益伤口愈合)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