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训练口才 自信也大增

邓文龙小时候说话口吃,受过训练后,如今是青运中央口才训练局主任。图为他获得台湾树百人B.E.帮助教育计划的邀请,为台湾教育工作者、人资主管、职业讲师及企业主管演讲。

 
报道:梁慧颖    受访者提供照片
自从冠病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多了很多对着屏幕说话、发表和演讲的机会,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线上演讲和线下演讲的感觉很不一样,即使是受过口才训练的人,也必须先调适心态和多花一些心思,才能够适应对着屏幕说话。
 
到底线上演讲和线下演讲有何区别?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习惯能够帮助我们训练口才?以及最根本的问题——口才真的可以训练吗?
 
青运口才圈1987年成立,号称马来西亚第一个以华语为媒介语的专业口才训练团体,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从当初的不善言辞,变成现在无论线上线下都能侃侃而谈。
 
口才到底如何训练?且听青运中央口才训练局主任邓文龙、马来西亚讲师协会(MSA)认证讲师郑文达,还有青运口才圈四星级讲师尤薇妮分享他们的经验,尤其最近这一年他们从线下转战线上所经历的变化。
 
郑文达是2S Packaging有限公司创办人,口才训练对他发展事业有很大帮助。
 
线上演讲和线下演讲的区别?
邓文龙:刚开始我觉得线上演讲好像很简单,因为演讲无非就是用声音和肢体动作去引起别人的共鸣,但很快的我发现观众的反应不太一样,因为平时在线下的时候,讲得好会有掌声、会有欢呼声、会有共鸣,观众会起哄、点头或给予微笑,可是当来到线上,讲了好久怎么大家还那么安静呢?
 
在线上,你无法看完所有观众的表情,所以一开始会比较吃力,你必须跟观众多连结、多互动,不能只有自己在讲。
 
尤薇妮:刚开始转到线上的时候我们都很不习惯,因为我们习惯接触人群,台下有1000人对我们来说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让我对着荧幕,看起来好像很多人,实际上有多少人我不知道,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从荧幕上看到的都是字母(观众的名字缩写),过程缺乏互动。互动其实会影响表现,像我以前是人来疯,人越多、反应越热烈,我就会越讲越投入。如果现场反应不好,我就会容易受影响。
 
去年3月我也在观望,以为疫情会很快过去,怎知道会持续那么长时间,所以我开始摸索怎样做好线上演讲。去年我尝试了一百多场,今年也不少,我觉得线上和线下的区别除了是互动没有那么直接之外,线路稳不稳定也是一个因素,比如我讲完了一句话,对方可能过了两三秒才听完,感觉好像错失了什么。
 
另外,观众在线上会很容易受到干扰。换作以前在现场,他们会放下所有事情专心聆听,可是在线上,他们有可能会被身边的琐碎事务所影响,比如一边看电脑一边看手机。我们做主讲的,要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不管观众反应如何,自己都要讲得很兴奋。
 
郑文达:如今我们看到的很多线上分享,比如网红直播带货,好像都非得要古灵精怪才能够吸引人,而且越奇葩越好。无论如何,在线上不管是做分享、培训或开会,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本身必须很热诚,越热诚便越能吸引别人认真聆听,同时所分享的内容也很重要,就算一个人性格木讷,但只要他言之有物,我们都会认真去聆听。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那就是尽量表现得自然,像聊天那样放松。越自然的话,自己轻松,观众也轻松,这样效果会更好。
 
有什么小技巧可以让线上气氛更活络?
邓文龙:主讲人可以好好利用线上平台的功能,比如Zoom有一个功能是让观众投票的,主讲人若懂得好好利用便能够增加跟观众的互动。另外,主讲人也可以视情况让观众发言,好让观众有更多参与感。
 
尤薇妮:经历了这么多场后,我觉得如果有另一个人,比如主持人或搭档跟你互动会更棒,这总比一个人单独讲30分钟来得好。如果有搭档唱双簧,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郑文达:在台上演讲时,我们很注重跟观众的眼神交流,我觉得我们在线上也一样,应该多看屏幕和镜头,不能一直低头不懂望向哪里。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幕后控场一定要做好,比如控制杂音,不能让杂音干扰主讲者和观众。
 
邓文龙:很多人在线上做分享的时候会用PPT(PowerPoint简报),但PPT其实只是一个辅助,不是重点。如果演讲者把观众的焦点都引向PPT,观众可能都不必听了,演讲也就注定失败。演讲者应该做的是把自己变成焦点,要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像薇妮有一招我觉得很棒,她常把PPT放作她的背景,所以观众的焦点还是以她为主。
 
另外,如果有分段,我觉得效果会更好。所谓分段是指我讲了一段之后,让观众来互动或表现一下,然后我才继续讲,确定大家都能跟上进度。
 
尤薇妮:有些主讲者的PPT准备得非常好,可是他们一直照着稿念,使到观众都不想听了。所以PPT只是一种辅助,不能代替主讲者,除非主讲者很害怕面对群众,他才用PPT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
 
会参加口才训练班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时候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一直到长大后明白口才很重要,所以才鼓起勇气参加训练班。邓文龙和其他两人从前也是这样,当时他们应该万万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别人的导师。
 
为什么会加入口才圈?
邓文龙:我以前讲话口吃,常因为说话不清晰而闹笑话,所以渐渐的就变成少说话,在人群里显得安静又被动,但其实我很羡慕那些能够在舞台上主持、演讲和唱歌的朋友,心里知道自己是很渴望被看见的。
 
郑文达:小时候,我姐姐说我是“siham嘴(蚶嘴)”,就是不太爱讲话。加入口才圈后,我一开始还是很木讷,常常站起来没讲几句话就坐下来。经过一番磨练后,口才对我在社交和工作方面有很大帮助,尤其在事业上我需要带领团队,无论是激励员工或做简报都需要言简意赅,口才训练在这方面真的帮助我很多。
 
尤薇妮:我以前小时候也是很安静,安静得有人说我好像哑巴。我会参加口才班是因为我觉得我有这个需要,因为在这之前我接触了团康,团康的带动唱对我来讲没有问题,可是当需要说话时,我就觉得我很欠缺这方面的能力。
 
加入青运后,我先活跃于支会的活动,第一次上台致辞时我的眼睛一直盯着讲稿,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如今重看当时的照片真觉得惨不忍睹。再来我姐姐是播报员,我受她们影响,很羡慕她们的口条,所以当槟城开办口才训练班我便去参加。那时是1995年,刚考完STPM,之后有次参加回校日活动,我是主持人,台下师长都很惊讶,说“这是当年的薇妮吗?”
 
尤薇妮除了是口才圈讲师,也是生命关怀工作者,常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与观众打成一片。
 
训练口才的方式?
邓文龙:我们的训练模式是互相学习。可能有些人觉得学习就是应该学理论和抄满满的笔记,但是在口才圈,我们鼓励大家争取上舞台做分享,也就是所谓的实战经验,你必须亲自站上舞台开口说话,然后从别人的评语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加强。
 
训练基本上有几个不同环节,首先有一个朗读环节,重点是训练声音表现的方式,例如声音该如何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另外有个环节叫“纵横谈”,是给你一个题目,比如“外国月亮比较圆还是本地月亮比较圆”,然后要我们立刻发表看法,训练我们即兴表达的能力。
 
尤薇妮:成功无捷径,今天能够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大家可能觉得好像很简单,但我们之前真的一步一脚印,每个脚印都是经历过无数次的练习再练习才得来的。我当初刚加入的时候,我的声音是没有力量的,这是我最弱的一点,需要一步一步地克服。训练时,有很多人在旁边看,他们会给你评语,告诉你哪里需要加强。
 
郑文达:我们要上台是需要争取的,这让我们学会主动。训练内容基本上实战占70%,理论只占30%,大部分时间都是要我们站上台去自己体会。
 
我最大的感触是,我第一次比赛十强不入,第二次比赛也同样进不了十强,到了第三次参赛我突然就得到冠军,因为那一年我在公司做培训,大概讲了200场。所以,“熟能生巧”这句话是真的,我们需要不断练习才会越讲越顺畅。
 
有没有难忘的魔鬼训练情节?
邓文龙:的确有魔鬼训练,所谓魔鬼训练就是学兄学姐把我们带到公共场所,要我们对着陌生群众开口讲话。我记得当时我们被带到吉隆坡富都的为食街,老实说我觉得很尴尬,演讲时还停顿了许久,但我认为这种训练很有效,帮助我克服面对群众的恐惧,哪怕很多奇怪的眼神望着我,我也必须投入地演讲。
 
尤薇妮:我的魔鬼训练发生在吉隆坡,当时来自总会的学兄来找我,把我带到他们的办公室对着一群陌生人演讲。还有一次是在酒店大厅,来来往往的人都穿着很正式的服装,我们就在电梯口演讲。这种训练会让我们觉得舞台其实没什么可怕,是训练我们胆量的很好方式。
 
如何摸索出个人风格?
邓文龙:起初我都是透过模仿来让自己有所提升,比如我会观察讲师如何用手势来加强效果,或是观察一些比较感性的讲师,他们是怎样透过声音令人陶醉。我觉得我的演讲风格比较偏向激励型,可能因为我的声音特质比较适合这类型。
 
尤薇妮:学兄说模仿是进步最快的方式,所以我一开始也是模仿,但当然我不只是模仿一个人,而是把几个人的优点结合起来变成我的风格。最初因为年少气盛,我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认为我的演讲就是要很犀利、就是要一针见血。为了这种风格,我还去听张惠妹的现场演唱会,因为我向往那种充满爆发力和感染力的感觉。可是现在我的演讲风格比较属于深入浅出的类型,也就是把艰深难懂的理论,用生活化和浅白的字眼给说出来。我现在常调侃我是江湖派,因为我会在演讲里引用生动活泼和生活化的例子。
 
郑文达:我的演讲比较生活化,我会就地取材把现场看到的东西融入我的演讲,比如现场的环境、气氛和前一位嘉宾说过的话。我觉得我比较属于幽默类型,因为如果大家都开心一点,我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得进去。另外在收尾的时候,我会尽量带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道理。
 
居家自訓口才 多聽多練多看
尤薇妮:第一,要多听,听什么?听别人的节目,还有听自己的声音。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自己录音的时候是听不下去的,因为觉得实在太难听了。
 
第二,要多看,现在无论是综艺节目或是资讯类节目,能够当上主持人的都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多看,看他们怎样主持。另外,我们也要多看自己的录影,因为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讲得很好,可是重看录影的时候,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
 
再来是要多读,无论是读书、读文章、读新闻都好,因为演讲内容很重要,唯有增加知识,我们分享的内容才会扎实、才会言之有物。阅读时如果身边有其他人,我们就默读;如果没有其他人,不妨就把内容念出来,趁机练习我们的发音。
 
还有一点是多写,像我本身就有一本笔记本,随时带在身边,想到什么就写下来,需要时会去翻阅。多写其实也是锻炼我们的能力,例如思考和整理内容的能力。
 
上述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我常强调“演讲生活化,生活演讲化”,意思是我们跟别人对话时,不管是餐桌上或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当作是我们锻炼能力的地方。
 
邓文龙:我以前会练习朗读,拿着报纸当自己是主播,把内容给念出来。经过这样的长期练习后,我的口吃问题有所改善。
 
口才是可以训练的,如果你很内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就应该让自己多去接触人和逼自己讲话。口才训练其实和游泳的道理一样,别以为在YouTube看了几个教学视频就能学会游泳,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下水练习,可能偶尔还会呛水,但慢慢的就能学会。
 
练习演讲也一样,上台前需要对着镜子彩排,彩排是很重要的,当你正式踏上舞台时,其实你已经历过很多次的NG。
 
郑文达:如果是即兴演讲,我认为那是考验一个人有多少知识和内涵的时候,因为即兴演讲通常没时间准备,你不会就是不会。如果要提升即兴演讲的能力,平时就应该多听、多写、多看,多吸收才会有output。
 
尤薇妮:我觉得即兴演讲的能力跟我们的生活经验还有生活历练有关。同一个题目你让小学生和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讲,他们会讲出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历练。即兴演讲真的很考验一个人的内涵,这不是事先可以准备的。至于临场反应,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锻炼,同样是多听、多看、多练习便熟能生巧。
 
我在口才圈26年,一直都相信我们如果要打动别人,首先我们必须能打动自己,这才会是一场有影响力的演说。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