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知青曾宇宁 念政治系不从政 也能改变社会

曾宇宁自13岁起到海外留学,今年中刚从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毕业,目前攻读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系研究所。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哈佛获得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Laski)奖学金,这奖学金每年只颁发给最优秀的政治学理论学生。

『当马来西亚人讲到政治的时候,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会马上想到政治人物。我们以为政治就是政党政治,还有那些在国会互相叫骂有的没的。如果你觉得这就是政治的全部,没错,你会很容易感到沮丧和郁闷,但政治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身边的小事,例如你选择到哪里吃饭、你跟谁交朋友、你相信哪种刻板印象、你如何过日常生活……』
——曾宇宁(22岁),剑桥大学人类、社会与政治学毕业生
 
報道:梁慧穎   
攝影:林毅鉦、部分圖由受訪者提供
 
每当曾宇宁告诉别人她在大学主修政治的时候,大家的反应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以为她将来要从政,另一种则是好奇政治学到底读些什么?
 
“从政不是唯一出路”,至少对她来说,她主修政治并非因为将来要出来竞选。
 
升学路从马新到英美
今年中,她刚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紧接着准备展开她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硕博研究。但是碍于疫情关系,她目前只能在本地远距上课,因此就顺便在这里搜集一些档案资料,看看会不会对将来写论文有帮助。8月中采访她的那一天,她刚好到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纪念馆翻阅档案,趁午休时接受访问。
 
顶着剑桥和哈佛两大名校的光环,毫无疑问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绝不是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因为她还非常活跃于学生运动。在剑桥大学时期,她担任过的职位就包括东南亚协会主席、黑人与少数族裔运动秘书、Kopitiam Kembrij创办人等等。
 
留学剑桥期间,曾宇宁(前排中)邀请国库控股前董事经理丹斯里阿兹曼莫达与学生交流。
 
主动到选区当实习生
她小学就读吉隆坡州立华小,毕业后获得新加坡政府的东盟奖学金,到新加坡就读中学和大学预科A Level。2017年前往剑桥大学报到之前,她有一段超过半年的升学空窗期,那时候她回到马来西亚,主动到妇女行动协会(AWAM)和杨巧双的州选区办公室当实习生。
 
早在中学时期,她其实就已经对历史和政治很感兴趣,只不过那时对马来西亚政治还不是很熟悉。经过大半年的实习后,她总算见识各种民生问题,对社会和政治有了更多想法。
 
后来到了剑桥,她本科是人类、社会与政治学,主修政治及国际研究。虽然课业很繁重,但她还是参加很多学生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跟争取平权还有政治觉醒有关。
曾宇宁(左)曾经是剑桥大学东南亚协会主席,主持印尼驻英国大使理查苏马的讲座。
 
忙學業也忙活動,倡議課改有成效
在剑桥的首两年,曾宇宁最活跃的组织要数一个针对本身科系的去殖民化工作小组。这要追溯2015年南非的“推倒罗兹”(Rhodes Must Fall)抗议行动,这行动当时在南非乃至西方国家的学府掀起“去殖民化”呼声,譬如呼吁大学在课程中增加非西方思想家的比例。
 
以她主修的政治学为例,这个学科大多时候都在谈西方政治,即使提到亚洲、拉丁美洲等其他区域,也都是当作次要,而且是从西方观点切入。譬如她有一门课关于东南亚政治,重点都是西方怎么看东南亚政治,而不是东南亚怎么看自己,因此可能有失偏颇。她参与的“去殖民化”工作小组,即倡议修改原来的课程设置,纳入其他观点以反映世界的多样化。当时他们透过工作坊、午餐研讨会等各种活动,游说系内上下支持这项倡议。
 
然而不难想像的是,提出这种倡议必会引起抨击,毕竟要求检讨课程设置,等于是在挑战大学数百年的学术权威。她不讳言:“对,一定会有挑战,”所以在游说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被误解成他们的目的是要搞对抗。
 
至于成效如何,她说确实有取得一些成效,例如她的学长姐成功说服教授,在谈殖民主义时纳入思想家弗朗兹·法农的观点。不过她觉得最重要还是创造出对话空间,让各方一起讨论如何让大学变得更好。
 
曾宇宁(左二)创办Kopitiam Kembrij,凝聚马来西亚留学生一起思考我国的未来。
 
创办Kopitiam Kembrij讨论大马政社议题
在剑桥第二年,她还创办了Kopitiam Kembrij工作坊系列。从名字不难猜出,这活动的对象是剑桥的马来西亚学生,他们透过一系列的工作坊,讨论千里之外的马来西亚政治与社会议题。
 
留学剑桥的那3年,虽然在多个组织担任要职,但她不认为自己是意见领袖。作为一个主修政治的学生,她觉得只是在实践理念,用行动去推动改变。
 
“改变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人主张从政策和立法着手,我也同意,但更喜欢(从事)社区建设和公众教育,因为我相信很多事情,例如政治偏见和系统性歧视,这些都是跟制度有关,需要改变民众想法。而如果你想要改变民众想法,你就需要了解他们,还有跟他们做朋友。”
 
曾宇宁(右)是2020年华威东盟会议主讲人之一,分享她做的研究,以及她在Kopitiam Kembrij和政治去殖民化工作小组的经验。
 
如何看馬來西亞政治?
今年初,曾宇宁大学未毕业,即已获哈佛大学录取攻读研究所。未来在哈佛,她会研究东南亚政治,趁还在马来西亚,便把握机会先搜集一些文献资料。
 
虽然从13岁起,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但她一直都心心念念马来西亚政治。除了曾经在AWAM和杨巧双州选区办公室实习之外,她也曾经在留学剑桥的第一年暑假,回国担任国会议员黄基全的实习生,包括到国会下议院见习。
 
这些年,我国政坛风雨不断,问曾宇宁怎么看马来西亚政治,她思考了一会儿说:
 
身边小事也是政治
“当马来西亚人讲到政治的时候,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会马上想到政治人物。我们以为政治就是政党政治,还有那些在国会互相叫骂有的没的。如果你觉得这就是政治的全部,没错,你会很容易感到沮丧和郁闷,但政治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身边的小事,例如你选择到哪里吃饭、你跟谁交朋友、你相信哪种刻板印象、你如何过日常生活。我接触的很多人,他们相信改变应该从小事做起,譬如改变人们的想法。如果对选举政治感到灰心,其实可以想想我们可以在个人层面还有人与人之间做些什么,以建立一个你想要信仰的马来西亚。”
 
对于政治,她不会随便脱口说“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乐观”这种话,因为她觉得负面情绪在政治上也是一种推动力。尽管有些事情很难改变,但她认为小老百姓并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至少我们可以先从个人做起,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
 
政治系学生可多方面尝试
小时候,她因为父母都是牙医的关系,而自以为将来长大后也会当牙医。牙医这梦想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至于未来会不会从政,她还蛮坚定地回答不会,“因为我相信教育的力量,我想要书写和教书。”
 
读政治的学生未必将来只能从政,她建议学生多尝试不同的事,譬如她除了到非政府组织和国州议员办公室见习之外,还曾经到英国一家政治顾问公司实习,以及担任剑桥讲师的研究助理。在尝试过4种不同领域之后,她清楚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所以她建议读政治的学生也要勇敢尝试各种面向。
 
她想说的是:“虽然对很多人来讲,读政治、读历史、读文学这些东西好像有点疯狂、有点不切实际,但事实上有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马来西亚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说出一长串她敬仰的本地学者名字,像是赛胡申阿拉达斯(Syed Hussein Alatas)、谢文庆(Cheah Boon Kheng)、邱武德(Khoo Boo Teik)……。“他们厘清我们的过去,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在这个社会到底是谁,而这正正也是我想做的事!”
 
曾宇宁简介
教育背景:
2020-  美国哈佛大学
2017-2020 英国剑桥大学
2015-2016 新加坡华侨学院
2011-2014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
2005-2010 吉隆坡州立华小
 
经历:
剑桥大学东南亚协会(CUSEAS)主席
剑桥大学政治去殖民化工作小组联合创始会员
Kopitiam Kembrij创办人
剑桥大学黑人与少数族裔运动秘书
剑桥政治事务期刊编辑

 

资讯链接

Copyright © 2019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联络我们